慢性疲劳综合征脑肠轴特点与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机制探索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与亚健康者的脑肠轴特点、关联及差异,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生物学标志物。第二部分临床研究评价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并探索其脑肠轴调节机制。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及专科门诊患者,共计51例。分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组18例、亚健康组18例、健康组15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头颅BOLD-f MRI检查、粪便样本采集、临床量表评估,以获取BOLD-f MRI低频振幅分数(ALFF)、局部一致性分数(Re Ho)、脑功能连接(FC)、肠道菌群16s RNA测序结果以及临床疲劳、情绪、饮食、消化道问题量表评分数据。分析各组所测指标的特点与异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2.第二部分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与慢性疲劳综合征专科门诊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温振运气方,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2周。使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疲劳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饮食习惯量表及消化道问题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使用BOLD-f MRI、~1H-MRS、肠道菌群16Sr RNA测序进行脑功能、脑代谢及肠道菌群检测,并监测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各量表积分变化以及脑功能、脑代谢与肠道菌群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末、治疗12周末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指标。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脑肠轴特点研究(1)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脑功能研究结果(1)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结果:与健康组相比,亚健康组在双侧楔前叶、左侧后扣带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舌回、左侧梭状回ALFF值增高;CFS组在双侧楔前叶、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ALFF值增高,右侧额中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中央沟盖、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脑岛ALFF值降低;CFS与亚健康间无差异。(2)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 Ho)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在右侧豆状壳核、右侧枕下回、右侧梭状回Re Ho增高;左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Re Ho降低;CFS组在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上回、双侧侧颞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梭状回、左侧楔前叶脑区Re Ho增高。与亚健康组相比,CFS组在右侧豆状壳核、右侧脑岛、右侧海马、右侧中央沟盖、右侧丘脑、右侧杏仁核、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豆状苍白球Re Ho增高。(3)脑功能连接(FC)结果:亚健康组PCC与左眶部额中回、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眶部额上回、左梭状回、双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右额中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CFS组PCC与右海马、右海马旁回、左右丘脑、右额中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亚健康组相比,CFS组PCC与左侧梭状回、左侧豆状壳核、左侧脑岛功能连接减弱。(2)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肠道菌群研究结果亚健康组Shannon指数大于CFS组。基于所有水平的物种丰度,健康组富集Terrabacteriagroup、厚壁菌门、Negativicutes,亚健康组富集梭菌纲、罕见小球菌属、脱磷孤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CFS组富集酸杆菌门、酸杆菌目。基于属水平丰度,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考拉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表达升高,巨单胞菌属表达降低,而CFS组艰难梭菌属表达升高;与亚健康组比较,CFS组Enorma表达升高,Negativibacillus、Monoglobus、巴恩斯氏菌属、柯林斯氏菌属、罕见小球菌属表达降低。(3)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肠道菌群与脑功能、临床量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肠道菌群与脑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9个属水平肠道菌群丰度与5个主要差异脑区的ALFF或Re Ho提取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右侧梭状回Re Ho与巨单胞菌属(r=0.4)、柄杆菌属(r=0.4)、志贺氏菌属(r=0.4)、嗜血菌属(r=0.43)呈正相关;右侧枕下回Re Ho与柄杆菌属(r=0.4)、志贺氏菌属(r=0.4)、嗜血菌属(r=0.43)呈正相关;右侧豆状壳核Re Ho与弓形杆菌属(r=0.62)、嗜冷杆菌属(r=0.62)呈正相关;双侧楔前叶ALFF与Enorma(r=-0.36)呈负相关;右侧额中回ALFF与Enorma(r=0.45)呈正相关,与柯林斯氏菌属(r=-0.45)呈负相关。(2)肠道菌群与临床量表相关性分析结果:CFS组在FS总分、躯体疲劳、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评分上高于亚健康组;亚健康组与CFS组MOCA低于健康组。CFS组在阻滞、认知障碍、绝望感评分上高于健康组。CFS组每周食用蔬菜的频率低于健康组,且在口腔牙龈出血、口腔异味、腹胀、腹泻、因肠道问题而改变饮食种类的发生频率上高于健康组。相关性研究发现,肠道产气有无异味与杆菌属(r=0.5)呈正相关、因肠道问题而改变饮食种类与Lachnoclostridium(r=-0.42)呈负相关;HAMA总分与罕见小球菌属(r=0.44)、巴恩斯氏菌属(r=0.34)呈正相关;阻滞与寡养单胞菌(r=0.54)呈正相关;MOCA与Agathobacter(r=-0.47)、考克氏菌属(r=-0.57)呈负相关,MOCA与Enorma(r=-0.32)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与Enorma(r=0.32)呈正相关。2.第二部分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机制探索(1)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1)疲劳疗效:治疗后,治疗组FS总分、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组FS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疲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负性情绪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在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睡眠障碍评分上,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在绝望感、认知障碍因子评分上较治疗前降低(P<0.05),在HAMA总分及躯体、精神性焦虑评分上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在HAMD总分上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在体重因子评分上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在焦虑/躯体化因子,精神性焦虑评分上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HAMA总分上较对照组降低(P<0.05)。(3)中医气虚证证候疗效:(1)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在第6周末、第12周末的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在第6周末较治疗前、第12周末较第6周末中医证候总分降低(P<0.05),且第12周末中医证候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显示:在第6周末、第12周末的中医证候总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变化图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有下降的趋势,且治疗组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4)各项积分疗效:在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乏力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气短、神疲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在治疗第12周末,治疗组气短、乏力、神疲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在治疗第6周末,对照组气短、乏力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第6周及第12周末乏力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4)中医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中医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医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肠轴调节机制(1)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在双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ALFF增高;在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ALFF降低。(2)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 Ho)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在双侧额中回、双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Re Ho增高。(3)脑代谢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双侧额中回NAA/Cr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右侧Cho/Cr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治疗组右侧额中回NAA/C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左侧额中回NAA/Cr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右侧Cho/Cr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P<0.05)。(4)肠道菌群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有益菌巴恩斯氏菌属均较治疗前丰度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的条件致病菌罕见小球菌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中该菌则有升高的趋势。结论1.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与亚健康者均主要在默认网络的多个脑区存在脑功能异常,与健康人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两者存在疲郁重叠症状的原因之一。2.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主要在默认网络后部与边缘系统脑区存在脑功能与功能连接异常,而亚健康者主要在默认网络前部脑区存在脑功能与功能连接异常,上述脑区异常可能是两者中枢病理基础的关键区域。3.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与亚健康者都存在肠道致病菌增加,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还存在肠道有益菌减少及α多样性下降。这种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4.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肠内有益菌减少且与额中回神经活动相关,这种脑肠轴关联可能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及负性情绪的病理基础之一。5.温振运气方可有效改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缓解疲劳与抑郁焦虑情绪,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能提高前额叶部分脑区神经活动、调节双侧额中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量以及调节巴恩斯氏菌属与罕见小球菌属丰度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从传统中药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及先导化合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前期对藤黄属植物中抗癌活性的筛选研究,我们发现从大苞藤黄中分离得到的笼状酮类Neobractatin(NBT),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细胞自噬的药理活性,但是其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课题拟利用核糖核酸测序技术(RNA Seq),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分析对NBT抗增殖的作用及机制进行
学位
第一部分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拟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在老年肺结核人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T细胞亚群功能检测,探索黄芪注射液能否提高老年肺结核病人免疫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方法:予连续性纳入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0例,年龄在60-8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学位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都在强调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强,则经济强;产业链稳,则经济稳;产业链安全,则经济安全。反之,若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不通畅,则现代经济体系就失去了做优做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独特的大国市场优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文献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中医经典方剂“大承气汤”及其有效成分“儿茶素”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基于Sema7A-AKT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AP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CNKI及WOS数据库平台,分别检索近年来关于“大承气汤”及“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并基于Cite Spa
学位
目的: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通过临床试验测量评价表的信度、效度;了解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证型分布;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评分康复模式和常规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第一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整理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的影响因素,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并应用德尔菲法完善。第二
学位
目的:1.分析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中医病机及西医对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认识。2.研究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不同中医证型与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相关性。3.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临床疗效。4.初步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效应机理,为有效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提
学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其发挥作用主要的化学成分;通过体外实验探索长链非编码RA在新雷公藤衍生物-雷藤舒在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雷藤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找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的相关靶基因,在Dis Ge NET数据库中获得与RA相关的基因,使用R语
学位
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初步探讨清肠栓对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肠道菌群紊乱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清肠栓组方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入组60例轻中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型)患者,随机分至清肠栓组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栓组,清肠栓组予清肠栓纳肛,SASP栓组予SASP栓纳肛,均每次1粒,每日2次,治疗12周。观察May
学位
<正>经常喜欢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可要注意了,英国剑桥大学与香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提升与遗传因素无关。导致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就是久坐,过往的研究就发现长时间坐着、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更高。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收缩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不全小鼠模型胆囊收缩功能的机理,为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提供一定的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实用性临床试验研究(Pragmatic Clinical Trial,PCT)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本人意愿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药物治疗(TUDC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