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嫩化河鲀鱼鱼肉及对其滋味和氧化特性的影响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鲀鱼为原料,取其脊背部鱼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低频超声(LU)作为嫩化手段,探究不同超声功率(300W、600W、900W、1200W、1500W)对河鲀鱼鱼肉的嫩化作用和影响(剪切力值、流失率、肉色MFI、水分分布、微观结构、蛋白质形式、蛋白质三级结构、胶原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其滋味(核苷酸类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滋味形式)和氧化(蛋白质形式、蛋白质侧链基团、脂肪氧化)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感官评价对其进行综合评定。研究结果如下:以河鲀鱼脊背及尾部硬度较高的鱼肉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功率(300W、600W、900W、1200W、1500W)的超声波对其进行嫩化处理,探究嫩化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处理后,鱼肉的剪切力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超声功率越高,剪切力值越小,说明所选取处理条件可以使河鲀鱼鱼肉嫩化。肌原纤维碎片化指数(MFI)的结果显示,超声处理可以使鱼肉的肌原纤维碎片化程度增加,同时通过观察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现超声破坏了鱼肉组织的完整结构,组织失水收缩,肌纤维破损断裂,纤维间隙增大,结缔组织拉伸展开,逐渐脱离肌纤维,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这可能是使鱼肉剪切力值下降的直接原因。超声处理后鱼肉的亮度增加,黄度增加,说明超声引起了蛋白质的变性及脂肪的氧化。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汁液流失率逐渐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超声处理破坏了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引起了汁液的流失。超声处理后,鱼肉的不易流动水含量逐渐减少,自由水含量略微增加,说明超声波使水分的流动性改变,这也证实了流失率的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我们发现结缔组织中的α链二聚体(β链)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逐渐解旋变为α单链,但并未使胶原蛋白发生降解,这可能导致了结缔组织韧性的减弱。通过测定流失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发现超声引起了结缔组织的破损,流失液中的胶原含量增加。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肌球蛋白重链(MHC)的条带逐渐变细,说明其发生了变性交联,而添加β-巯基乙醇后,条带恢复,说明交联是以形成二硫键的方式发生。内源荧光性的结果说明超声会使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展开,有利于交联的发生。通过差式量热扫描测定鱼肉的热稳定性,发现超声处理后鱼肉的变性温度Td1减小,变性焓值ΔH1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肌球蛋白结构展开并发生交联,降低了变性所需要的能量。以河鲀鱼鱼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功率的超声波(400W、800W、1200W)进行处理,探究超声波对鱼肉的滋味及氧化特性的影响。SDS-PAGE结果表明,在经过超声处理后,河鲀鱼肌原纤维蛋白的MHC发生了明显的聚集交联,而后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证实交联变性是以巯基基团氧化脱氢生成二硫键的方式形成。超声波可产生羟基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氧化,羰基含量的增加证实了氧化现象的发生。超声处理后,河鲀鱼鱼肉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其诱发了脂肪的氧化,这可能是鱼肉颜色变黄的原因。通过测定鱼肉中核苷酸类物质的含量,发现核苷酸降解过程加速,IMP减少,Hx增加,进而影响了鱼肉的滋味形式。超声处理后鱼肉中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汁液的流失引起的。电子舌的结果表明超声后鱼肉的鲜味下降,苦涩味增加。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超声后鱼肉的嫩度有所提升,同时鲜味有所减弱。鱼肉气味较淡,分值均较低。综上所述,选取合适的超声条件,可有效的达成嫩化目的,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降低鲜味和加速氧化。在超声过程中,河鲀鱼的肌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微观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因此实现嫩化,且肌肉外观上并无明显变化,保留了视觉上的感官价值。在嫩化过程中,由于自由基的产生以及瞬时高温作用,加速了鱼肉的氧化进程,导致肉色变黄。此外,超声还引起了核苷酸降解酶的活性增强,加速了ATP系列核苷酸化合物的降解;通过破坏肌纤维,引起了汁液流失率的增加,进而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减少。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氧化,核苷酸化合物的加速降解,游离氨基酸的减少,共同造成了河鲀鱼滋味品质的下降。
其他文献
扇贝生殖腺是扇贝的高蛋白部分,尽管它具有可食用性,但通常在加工过程中仍会被丢弃。近年来,扇贝雄性性腺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大量的营养物质,被认为是开发蛋白质基质的良好来源。虾夷扇贝生殖腺酶解物(SMGHs)被发现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其与多糖结合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凝胶特性的生物材料。因此,本研究以SMGHs、卡拉胶和黄原胶为原料,评价了SMGHs与黄原胶的二元复合凝胶,与卡拉胶/黄原胶形成的三元复
学位
褐藻淡水中罕见,分布在大陆沿岸的冷水水体,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通过自身合成活性物质。褐藻多酚是从褐藻中提取的一类多酚次级代谢产物,只存在于褐藻中,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活性,例如抗菌,抗糖尿病,抗HIV和抗癌活性,和抗氧化,因其治疗效果和潜在的技术应用而备受关注。但是,褐藻多酚对外部环境(例如光和温度)和胃肠道化学作用非常敏感。本研究为了
学位
蜢虾酱是中国传统的发酵水产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然而蜢虾酱经自然发酵而成,往往缺乏质量和安全性控制,其中生物胺是主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利用微生物中胺氧化酶来控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论文从蜢虾酱中筛选具有胺氧化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安全性分析对其作为发酵剂的潜力进行评估,以及分析菌株中胺氧化酶降解生物胺的特性及其在蜢虾酱以及其他发酵产品中的应用。1.蜢虾酱中生物胺降解菌的筛
学位
扇贝生殖腺作为扇贝加工的副产物通常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但其本身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蛋白质经酶解后具有促凝胶形成现象,此外蛋白与多糖进行混合,也会使凝胶特性得到提升。因此,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酶解物与混合糖类的复配,将为复合凝胶、乳化剂、分子包埋等工业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将扇贝生殖腺酶解物/κ-卡拉胶分别与魔芋胶、甲基-β-环糊精、刺槐豆胶混合,形成三元凝胶体系
学位
加州扁鸟蛤是黄渤海区域重要经济贝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因其生长周期短,在海洋贝类养殖业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内销和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然而,鸟蛤捕捞后会迅速腐败变质,在市场流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低温贮藏或加工成产品以延长其货架期。因此,亟需进行加州扁鸟蛤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并有针对性的研发品质保持技术。本论文以加州扁鸟蛤为研究对象,探究冷藏及蒸煮加工中质构、颜色等品质指标
学位
裙带菜是一种温带褐色海藻,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组分,在人类健康饮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裙带菜多糖是裙带菜的代表性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硫酸多糖(UPSP)和海藻酸钠(UPA)。研究表明裙带菜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和抗凝血等生物活性,这与多糖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目前裙带菜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高脂动物模型证实了裙带菜多糖
学位
重金属砷和镉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蓄在水产品内,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砷和镉在水产品内能够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一方面,砷与镉进入水产品后会和不同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重金属-有机复合物。另一方面,水产品热加工过程中各组分间的复杂变化也会改变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这种砷和镉形态的改变会导致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发生改变,进而造成迥然不同的毒性。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形态砷和镉的毒性机制对认识重金属
学位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Freeze drying,FD)是一种利用低温条件下水分的升华达到脱水目的的干燥技术,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干制果蔬的色泽、外观形态以及营养功能成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干制加工制造领域。然而,一些真空冷冻干燥果蔬食品存在结构疏松,易破碎,吸湿回软等问题,研究表明果蔬脆片的质构和吸湿特性主要由果蔬的化学物质基础决定。本研究以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原料中不同化学组分与
学位
本论文以资源丰富、高营养价值的水产鱼类(鲅鱼)为原料,进行自热水产品研制,以扩充自热食品的餐谱丰度、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明确加工及贮藏过程对红烧鲅鱼菜肴的加工特性、食品风味、脂肪氧化等变化以及品质稳定性的控制机制与方法,阐明自热前后红烧鲅鱼菜肴营养及食用品质的差异,以期为自热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首先,确定油炸鲅鱼最佳油炸条件及揭示鲅鱼鱼块在油炸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鲅鱼作为原料,经过
学位
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衍生物,从发展初期就一直备受学者关注,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网约车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面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时会发生怎样的博弈策略行为,最终实现整个网约车行业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对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