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肿瘤靶向药物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通常提示立即进行住院评估并需要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由于感染和脓毒症等并发症,与FN相关的死亡风险仍然相对较高。FN发生后的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周期延迟或者取消,患者因无法接受足够剂量和疗程的化疗,其临床疗效受到影响,导致对治疗反应良好和潜在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控制不佳,威胁生命,甚至死亡。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剂量密集化疗或者足剂量化疗计划顺利完成,其根本是积极预防或者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对于预防或者治疗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起到积极作用的有效药物。PEG-rhG-CSF的半衰期长,单次皮下注射后,嗜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会升高,其作用比传统的rhG-CSF更持久,具有更强的生物稳定性,从而缩短了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一个化疗治疗周期只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剂量的给药,注射治疗次数大大减少,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并有效地保证了足剂量和足疗程化疗方案的实施。与每天皮下注射rhG-CSF在减少FN发生率和缩短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产生的治疗效果与其具有可比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接受细胞毒化疗的实体瘤患儿中证实了PEG-rhG-CS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上,PEG-rhG-CSF己被用于支持小儿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化疗后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恢复,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仅有有限的研究评估了PEG-rhG-CSF在小儿肉瘤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目前尚无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者发起的开放式、前瞻性临床试验旨在初步评估PEG-rhG-CS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治疗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患者在接受骨髓抑制性化疗结束后,发生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以单次皮下注射100mcg/kg(最大剂量3mg)PEG-rhG-CSF进行治疗。收集接受PEG-rhG-CSF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血液样本,测定其血药浓度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PEG-rhG-CSF的群体药代动力学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effect model,NONMEM)进行分析。通过收集不良事件评估PEG-rhG-CSF的短期安全性。本临床试验已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www.clinicaltrials.gov)进行了注册,注册号为NCT03844360。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1.8~13.6岁)。在化疗结束后,有8例(50.0%)患者发生了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例(37.5%)患者发生了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12.5%)患者发生了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研究共获得64个PEG-rhG-CSF血浆浓度用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建模。采用一阶消除的一室模型描述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体重是一个显著的协变量。CL和AUC的中位值(范围)分别是5.65(1.49~14.45)mL/h/kg和16514.75(6632.45~54423.30)ng·h/mL。所有息儿均未观察到骨骼肌肉痛、发热、肾毒性和过敏反应。1例患儿在给药后第13天死亡,根据诺氏评估量表法客观评估和分析PEG-rhG-CSF引起肝毒性的因果关系和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PEG-rhG-CSF与肝毒性的关联性是“可能有关”。
  研究结论
  本研究证实,PEG-rhG-CSF(100mcg/kg,最大剂量3mg)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达到的AUC与PEG-rhG-CSF(100 mcg/kg)在肉瘤患儿达到的AUC相似。PEG-rhG-CSF是安全的,并为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重要的选择,将在儿科药物开发计划的下一阶段中为PEG-rhG-CSF儿童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回顾性研究临床经验方“龙花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GP方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本研究纳入GP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鳞癌)6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四个科室,经GP方案化疗后均出现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根据血小板减少后的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龙花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Lee氏心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min步行距离等方面的作用,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
学位
目的:脑干出血作为脑出血的一个亚型,临床症状严重,预后差。其导致的昏迷是由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所致,是脑干出血后常见的症状,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之一。目前对于脑干出血后的临床治疗日益完善,但对于其昏迷的促醒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中医理论研究,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可以治疗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对脑干出血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和机制,通过观察
学位
目的:评估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给药联合碘油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生存和安全性。  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单盲阳性对照设计方案,制定纳入排除标准,收集长海医院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华蟾素组(华蟾素注射液60ml+碘油肝动脉远端栓塞)和表阿霉素组(表阿霉素40mg+碘油肝动脉远端栓塞)。治疗结束后第6-8周评价肿瘤近期疗效评价。主要指标为按照mRECIST实体瘤标准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
学位
背景近年来,伴随着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次数的增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长,艾滋病的传播等,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也显著增加。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CA)属于条件致病菌,能造成深部真菌感染。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有限,其中唑类药物低毒、高效,被广泛用于抗真菌感染,但也因此导致耐药念珠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为对抗真菌耐药性,药物
背景  近年来,因肺炎造成的儿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肺炎仍然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部分的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多为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通常通过药物浓度与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关系来预测药物治疗效果,其药物浓度主要指血液中的浓度。目前,研究表明药物的组织浓度对抗感染治疗更有意义。理论上,肺组织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多数抗菌药物
学位
研究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新生儿群体已经成为超说明书用药的“重灾区”,大多数研究表明住院新生儿至少有一次超说明书用药的比例超过90%。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最常见的处方,70%以上的住院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接受了抗感染药物治疗,同时抗感染药物也是最容易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品种。败血症是新生儿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主要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超说明用药不仅无法保证药物疗效,更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各类肿瘤中的第三位,五年生存率低于18%,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因此,提高HCC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是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HCC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发展为HCC晚期或发生转移,只有20~30%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此外,由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
学位
研究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发生率及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数目超过8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死亡率位居第一。目前,临床上除手术切除病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肝移植等治疗手段外,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是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HCC的一线化学药物。临床仅不足30%的患者可以手术治疗,而索拉非尼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
学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导终末期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致病因素,可引起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进而造成肾脏功能受损。足细胞,参与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并且是整个肾小球组织结构中最易受损的组成部分。当足细胞受损时,足突会发生融合与消除,进一步导致足细胞的凋亡和脱落,从而产生蛋白尿。然而,目前关于hHcys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得到明确,因此仍需进行深入探究。近些年,表观遗传学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日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