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研究——以《绿野仙踪》两个译本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完成于1900年,一经问世便闻名遐迩,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   本文以马爱农《绿野仙踪》中译本(以下简称马译)和陈伯吹《绿野仙踪》中译本(以下简称陈译)为研究对象,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探讨马译和陈译实现原文功能对等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差异。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翻译,就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贴切的对等语,而不是拘泥于单纯的形式对等。据此理论,在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首先明确原作的功能,根据儿童读者的身心特点及兴趣,选择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和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以此来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本文首先从语义层面、风格层面和文化层面对原文本进行分析,明确原文本作为儿童文学所强调的娱乐功能。然后从语义层面、风格层面和文化层面对马译本和陈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选取典型例证分析两个译本是如何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实现的程度有何不同。   通过对原文本的分析,译本与原文本以及译本与译本之间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1)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它强调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应明确原文本的功能,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应的翻译手法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2)马译本和陈译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本的功能对等。在语义层面和风格层面,马译本与原文的对等程度略高于陈译本,原因是马爱农在这两个层面很好地把握了原作者的创作特点,而陈伯吹从文字表面出发较多,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原作者创作的潜在意图。而在文化层面,两位译者都很好地实现了对文化负载因素的处理,保留了原文本的文化特色。
其他文献
随着各个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化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扩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电视剧等被引进中国。其中,大量的美剧在中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在这种情形之下
Association mapping is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in plants.A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mini-core collectio
俄罗斯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同时它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它是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粮食安全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与政治等诸多
小说在清末民初是个芜杂的概念,其涵盖的范围远比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小说广泛。科学小说也不例外,其概念也很芜杂。   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人们对科学小说的理解
革命圣地西柏坡闻名中外,但西柏坡搬迁在全国却鲜为人知,笔者曾先后在西柏坡学习工作三次, 历时10余年,亲自目睹了搬迁的全过程。几十年过去了,搬迁后的西柏坡已是一番欣欣向
由中国学者胡庚申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已走过十年历程。作为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该理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
《爱玛》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爱玛》中译本的研究一直是译界不断关注和讨论的主题。研究者从语境、译者主体性、翻译美学、翻译中女性身份认同等角度对译本进
概述rn过去几年,人们对无线局域网(WLAN)硬件的需求有了显著的增长,无线局域网很快从新奇的技术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2005年WLAN芯片组出货量突破1亿套大关,比2001年不足100万
竹的高风亮节,荷的出淤泥而不染,一幅幅反映廉洁文化的书法美术作品,吸引了无数群众关注和参与,提升了廉洁教育的文化品位。为抓好廉洁文化建设,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昌
情绪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情绪研究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话题,研究文献浩如烟海。中外早期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对情绪论述颇丰。当代的认知科学的研究前沿正从冷认知向热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