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孢布拉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工艺及代谢调控的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被称为维生素A原,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及抗癌和防治白内障等保健功效,同时也是理想的食品着色剂和营养增补剂,广泛应用于人造奶油、胶囊、饲料、化妆品等领域。本文通过对本实验室保藏的三孢布拉霉菌(Blakeslea trispora)进行物理化学诱变选育,获得稳定高产的β-胡萝卜素发酵菌株。然后运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同时研究发酵过程的代谢调控,最终达到提高β-胡萝卜素产量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出发菌株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种子培养基为:玉米粉3%,大豆粉3%,KH2PO40.1%,MgSO40.02%,VB10.001%;种子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pm,初始pH6.5,正负菌株种龄分别为20h和25h。通过优化试验得到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16%,麸皮浸出液4.08%,硫酸镁0.04%,大豆粉1%,KH2PO40.2%,大豆油3%,VB10.01%。对优化配方进行验证试验,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645mg/L。在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情况下,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出发菌株产β-胡萝卜素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培养温度28℃,接种量9%,正负菌接种比例1:5,发酵时间144h,转速180rpm。
  (2)对出发菌株负菌L-0进行了紫外诱变,确定了紫外照射最佳时间为10min,通过紫外诱变平板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紫外诱变突变株UV-Ⅱ;对UV-Ⅱ进行紫外-氯化锂诱变,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平板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诱变突变株L-5。经发酵测定,L-5的β-胡萝卜素产量为1126mg/L,并通过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L-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3)通过对三孢布拉氏霉菌诱变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合适的发酵培养条件为:正菌种子培养时间为20h,负菌种子培养时间为25h,发酵时间为168h,接种量为9%,正负菌的接入比例为1:9,发酵初始pH值为6.5,发酵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80rpm。诱变后合适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浓度为9%、大豆粉浓度为0.3%,麸皮浸出液4%,KH2PO40.2%,硫酸镁0.05%,大豆油1%,VB10.001%。对优化配方进行验证试验,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1298mg/L。
  (4)通过研究各种添加物对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找到提升β-胡萝卜素产量的有效因素:接种36h后添加30mg/L酮康唑、接种36h后添加0.1%β-紫罗酮、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1%的Span-20和1%正十二烷均有利于β-胡萝卜素合成。在摇瓶发酵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基础上经行15L机械搅拌式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优的转速和通气量分别为:100rpm和1.5vvm。
其他文献
芳基硼酸发生的硝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和氨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上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但传统合成方法的条件较为苛刻,一般需要催化剂、氧化剂、高温和较长的反应时间等。改善传统合成条件的缺陷和不足,实现该类反应的绿色合成,对有机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化学有机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易控、环境友好型等优势,使其在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本论文综述了间接阳极氧化合成的研究进展,揭示了阳极氧化合成的应用。
学位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在海产品中的携带率高达45.7%,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居首位。经加热、冷冻、脱水等处理后,细菌或被杀死,或无损的存活下来,还有一些可能受到了亚致死性损伤。在适当条件下,受损细菌可以修复损伤并恢复包括毒力和繁殖能力在内的所有生理活性,仍具有致病性,严重威胁人类健
学位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方法获得纤溶酶高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得到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紫外线诱变的方法,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产纤溶酶菌株XY-1进行育种;采用传代培养的方式选取能够稳定遗传的突变株;用PCR的方法扩增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的产酶基因,用PubMed的BLAST比较它们的基因是否有差异;用摇瓶实验与测量OD600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的生长量,探索两者的差别;用摇
学位
本论文在前期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以产木聚糖酶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碳氮源优化后的培养基为基准,着重研究发酵过程中接种量、溶氧、pH值、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及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力的影响,并研究了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和木聚糖酶降解产物,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木聚糖酶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对菌株产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接种量为12%,发酵过程中溶氧值为25%,pH为6.8,生长
学位
原料预处理技术就是限制木质纤维素高值化利用的瓶颈之一,尤其是预处理后产生的副产物对后续的发酵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离子液体预处理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处理技术,然而关于离子液体预处理副产物研究的报道不多。本文研究了离子液体处理对芒草降解产物与表观形态的影响,并与蒸汽爆破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在爆破温度为200℃~240℃,维压时间2min-8min条件范围内,随着爆破条件的加剧,半纤维素和
学位
油茶籽工艺水是油茶籽经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后的副产物,其中含有较多营养物质,特别是油茶皂素含量较高。但是直接提取油茶皂素,其颜色较深且纯度不高。本研究主要探讨以油茶籽经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后产生的工艺水为原料,经混菌发酵后,再经大孔树脂纯化脱色,得到较高纯度的油茶皂素的工艺。主要的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油茶籽工艺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对油茶籽工艺水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其测定结果:油茶皂素的含量为
学位
目前柠檬酸发酵主要以玉米等淀粉质类为原料,但随着玉米等原材料的价格升高,我们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原料,降低柠檬酸生产成本。本试验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发酵法制取柠檬酸,提高了马铃薯产品的深加工价值。对马铃薯发酵制取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进行了对比选取研究,并对选取出的黑曲霉菌种发酵制取柠檬酸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发酵控制条件进行了优化。具体结论如下:(1)从Co827、TD-0168和NJUE-8三种黑
学位
本试验旨在以紫外线和微波诱变处理纳豆芽孢杆菌出发菌株,获得正突变紫外诱变菌株和微波诱变菌株作为基因组改组育种的亲本,采用基因组改组技术(genome shuffling)进行亲本菌株融合,以纳豆激酶的活力为考核指示,于以油脂加工副产物菜籽粕为基本氮源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反复筛选获得产纳豆激酶性能稳定的优良菌株。1.纳豆芽孢杆菌Z1(Bacillus subtilis natto)通过紫外诱变后,挑
学位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凸显,使得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的生物质乙醇的进一步研发迫在眉睫。虽然国内外对于发酵工艺和代谢工程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目前取得的进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一方面,人类获得的纤维素酶酶活力偏低,且不能直接高效降解天然结晶的木质纤维素。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大量微生物却可以直接快速的利用天然的木质纤维素来迅速繁衍。筛选并获得高活性的纤维素酶及其菌种,对于纤维素乙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从
学位
柠檬酸(Citric Acid),又名枸橼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行业。目前工业化生产柠檬酸主要是通过淀粉质类原料发酵制取,其中玉米淀粉是主要生产原料。随着玉米价格的升高,寻找其它低价原料进行柠檬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早籼碎米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既可降低柠檬酸生产成本,又可实现早籼碎米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最佳早籼碎米发酵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