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中国想象与体验(从17世纪到19世纪)——以燕行录为中心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行录》是朝鲜人所撰写的中国见闻录,目前流传的作品大概有五百多种。在将近五百年的时间里,朝鲜人经常访问中国,陆续记载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见闻。从作品的数量、记载时间及文献的连续性看,《燕行录》可称为世界上十分少见的文学体裁。另外,《燕行录》还是关于中国的百科全书性质的文学体裁。因此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学者,无论是来自文学研究领域,还是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文化研究领域或经济研究领域,都对《燕行录》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作家(朝鲜人)、记录的对象(中国)、语言形式(古文)及内容(百科全书)层面看,《燕行录》具有跨国特点,这种特点非常适合进行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因此,本论文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角度研究《燕行录》所描述的中国和中国人。虽然本论文涉及了《燕行录》记载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但是更侧重于探讨形成这种形象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说,焦点不在于观察(或叙事)的对象,而在于观察者(叙事者)的立场。从宏观的意义上说,本论文的主题是“从周边看中国”,从狭义的意义来讲,本论文的主题是“朝鲜理解中国的方式”。  本论文共由六个章节和两个附录构成。除序论和结语,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即《燕行录》的话语、叙事、修辞。附录是《燕行录》的应用篇。  第一章,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燕行录》体裁的特点及目前中韩两国的《燕行录》研究现状。该综述能帮助中国学者了解韩国学界有关《燕行录》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二章,在期待视野的结构中,阐释早期的朝鲜人怎样形成对中国的理解。同时,考察了明清时期朝鲜中国话语的形成、种类及演变。  第三、四章,通过具体的《燕行录》例文,考察朝鲜中国话语和《燕行录》中国叙事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探求“燕行”的直接经验,讨论朝鲜燕行者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概念产生的变化。  第五章,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来考察《燕行录》中的套话。分析了在《燕行录》中描述中韩两国(人)的词汇的种类及特点等。  第六章,根据本论文的内容,总结朝鲜燕行者经过直接经验最后获得视界融合的结果。同时,指出遗留问题。  附录篇,以《燕行录》提供的线索为基础,专门研究中韩两国目前通用套话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 34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建材行业去产能、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总
抒情作为诗歌一个基本姿态,在彭燕郊诗歌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半个多世纪的风起云涌中,彭燕郊一直笔耕不辍,并要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在战火、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他以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 是“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是指明今后中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指示灯。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本研究重点考察现代汉语中的“V过”结构以及“过”的语法化现象。“V过”有很多种。比如“走过”,可以是:1.经过、通过;2.走过头;3.走完了;4.曾经走过等意思。再比如“玩过”
本文以汤素兰的《笨狼》系列为材料,通过统计分析,对作品中涉及到语音修辞中的拟声和叠音两种修辞手段进行了系统地定量定性研究,并概况了儿童作品中拟声和叠音修辞手段的特点及
峨山县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县内大龙潭乡是一个以彝族、汉族为主,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乡镇。在各民族长期共存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语言与当地汉语方言相互接触、影
七言古诗是陆游九千多首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体之一,很多评论家将其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七古大家的创作相提并论。陆游的七言古诗广泛接受了前代诸贤创作的优良传统,融
称呼语是与他人建立联系,引起他人注意,表明对他人态度,并体现其社会地位的重要语言,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与桥梁,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人与人的对话往往始于称呼语,称呼语对交
2005年12月23日,浙江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工作程序的规
为使再入飞行器攻击目标时获得最大毁伤效果,基于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并考虑落角等多约束条件,用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的黎卡提方程,设计了一种新的最优末制导律,并给出了零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