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戈莫德减轻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炎症反应但加重脑损伤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伤诱导严重的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是决定脑外伤患者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弥漫性颅脑损伤预后较其他类型脑损伤更为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其颅内存在着广泛的损伤灶,伴随着更为严重的炎症及免疫反应。抑制早期炎性反应可能改善该型脑损伤的疗效。芬戈莫德,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且已经被证实可以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卒中(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炎症反应、改善其疗效及预后。前期本团队研究也已经证实,芬戈莫德可以改善中型颅脑创伤大鼠模型的预后。为此,本研究提出假想:芬戈莫德可以减少弥漫性脑损伤的炎性反应,进而改善其预后。研究目的:观察芬戈莫德对于弥漫性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为提出新的脑外伤诊疗策略做理论准备。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索在弥漫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中,芬戈莫德对于大鼠外周血及脑组织的炎症细胞数量、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观察芬戈莫德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研究方法:以250g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经典MARMARO模型,制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述如下:1)假手术组;2)安慰剂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实验组:第一天于伤后30分钟内即按照0.5mg/kg的计量给予腹腔注射Fingolimod;以后每24小时给药一次,连续3天。以流式细胞仪分析3天后大鼠外周血及脑组织中淋巴细胞含量,采用细胞因子阵列分析的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种类及含量变化,采用干湿重法分析脑水肿情况,采用免疫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laudin 5,ZO-1含量,以观察血脑屏障损伤情况;采用改良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同时应用转杆实验连续1、3、7、14天观察大鼠保持在转杆上的时间来判断神经功能,连续观察至伤后14天。研究结果:与Sham组相比,弥漫性脑损伤鼠模型脑组织的实验组脑组织中β-APP含量明显升高,结合其神经症状体征,显示造模成功。而与对照组相比,芬戈莫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的数量、β-APP含量、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种类如IL-10等明显增多(p<0.01),外周血中Treg淋巴细胞含量明显提高(p=0.03),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但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p=0.03)。大脑皮层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则明显减少(p<0.0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5,ZO-1的表达较对照组则明显增加(两者p均<0.05),实验组脑组织的干湿重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水肿则轻于对照组(p<0.05);其14天mN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预后更差。研究结论:综上实验结果,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存在着严重的免疫抑制;芬戈莫德能够降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减轻弥漫性脑损伤大鼠的脑组织内的炎症反应,稳定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但它却加重了神经组织细胞的凋亡,导致脑损伤大鼠的不良神经功能,使其预后变差。
其他文献
基于人口地理学相关理论,以近300a为时间尺度,以省域为空间单元,利用经修正的清朝、民国及建国后286个时相的人口数据,建立1724年、1767年、1812年、1855年、1898年、1936年
背景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种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应答调节紊乱最终会导致器官功能的紊乱,严重威胁生命。脓毒血症的死亡率很高,且目前临床对脓毒血症缺
巴洛克时期的长笛作品大约从1670年发展到1770年,泰勒曼的12首长笛幻想曲大约在这个时期的後期完成,在初演后就立即受到广大的欢迎。身为一个作曲家,泰勒曼藉由一连串官方的
目的:1.分析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的NLR、PCT、CRP、MELD评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讨NLR、PCT、CRP、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月)的预测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三农发展的现实选择。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高效有序推进需要基层发挥服务、保障、引导、监管作用,但囿于公共服务
<正>德国文化学家斯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引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就语文教育本质来说,就
目的:入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
研究背景: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以全身微循环流量急剧锐减、细胞普遍缺氧和重要器官遭受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它是创伤早期最常见的死
<正>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距重庆城区80余公里。偏岩古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59年)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因镇北
Takotsubo综合征于1991年被首次报道,因其左心室造影与日本颈窄基底宽的捕章鱼罐子相似而得名[1],随着类似病例报道量增加,命名多样,也被称为心尖样气球综合征,壶腹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