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发射流的涡轮端区精细流动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区损失是涡轮内部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涡轮端区损失大约占到总损失的50%-80%。目前有关涡轮叶片端区损失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随着对涡轮性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大量主被动流动控制方法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涡轮端区精细流动组织方式。自发射流控制技术就是一种在精细化研究思想指导下的,能够进一步提高涡轮性能的被动式控制技术。自发射流通过利用涡轮流道的自然压差作为驱动力形成射流,以控制端区二次流、泄漏流等。所以研究自发射流对涡轮端区流动的控制效果,对进一步提高涡轮乃至燃气轮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试验与数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基于自发射流的涡轮端区精细流动控制研究。基于涡轮平面叶栅,阐释了自发射流控制涡轮端区流动的机理,并深入分析了自发射流孔控制参数对自发射流控制端区流动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自发射流叶顶喷气能够通过在叶顶形成射流气幕阻塞区,阻塞叶顶间隙泄漏流,可以有效地减小间隙泄漏,抑制间隙泄漏流动,提高总体叶片的气动性能。另外,自发射流叶顶射流孔自身控制参数会对自发射流控制叶顶泄漏流动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出口位置和射流孔直径影响效果明显。当射流孔靠近压力面,孔径为4.8%相对叶高的条件下,控制效果较好,能够使总压损失降低2.1%。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在涡轮叶片叶冠及轮缘结构上,进行了自发射流涡轮端区精细化流动控制研究,探讨了自发射流对涡轮叶冠容腔内流动的控制效果以及自发射流对涡轮轮缘间隙流动的控制效果。自发射流能够进一步减小带冠叶片气动损失,优化带冠叶片叶尖区域的流动。自发射流对叶冠部位流动控制的影响效果直接受到叶冠自发射流孔布置方式的影响。从带冠叶片前缘开孔至叶冠上表面的自发射流孔设计方案不能起到优化带冠叶片气动性能的作用,而在带冠叶片压力面上部的叶冠上下表面之间贯穿开孔的自发射流设计方案能够起到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能够使带冠叶片总压损失下降2.4%。另外,通常的涡轮研究指出,研究往往忽略了轮缘对涡轮性能的影响,但是轮缘密封的存在确实会对涡轮主流区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涡轮在考虑轮缘密封的情况下效率相比于不考虑轮缘影响的情况降低了1.26%,而自发射流引入涡轮轮缘能够在不对主流区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减小轮缘上部燃气回流区的大小和强度。本文进行了自发射流对涡轮端区精细流动控制的研究,可为燃气轮机涡轮进一步提高效率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每个国家的工业设计技术水平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由于现代工业技术设计对于经济的巨大推动和引导作用、拥有着巨大潜力的高附加值以及它特有的文化价值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政府提及并作为国策,并将其快速发展视为是经济的集约化和快速增长的关键组成要素和推进一系列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地位足以吸引人们了解这个领域。随着对我国现代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培育和发展,对我
环己烷的氧化产物KA油(环己醇和环己酮)是尼龙-6、尼龙-66聚合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商业化生产的重要原料。与工业生产中传统的环己烷热催化氧化相比,光催化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
本文在商用USY分子筛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向其上引入单组分和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通过对所制备催化剂表征发现,等体积浸渍法能有效的将单/双组分过渡金属
多组分注塑机独立转盘是一种模块化的扩展注塑设备,配合独立注射单元,可实现标准注塑机与多组分注塑机之间的灵活转变,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转盘承载模具后会发生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稻米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水稻大面积种植而出现的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y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以及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黑条矮缩病给我国的水稻产量造成了巨大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大麦、黑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1]。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禾谷镰刀复合种,病害流行
为了准确表征并研究下行床内气固流动特性尤其是颗粒聚团特性,本论文搭建了高度为5 m的二维下行循环流化床,在表观气速为1~7 m/s,颗粒循环量为100~700 kg/m~2s的操作范围内,研
白桦树皮洁白,树干通直,树形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白桦在沈阳及以南地区移植成活率低(40%以下),长势不良。探究其原因,可能是沈阳地区初夏干旱炎热、盛夏高温,与白桦天然分布区冷凉型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所致。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探寻白桦与环境不适应的原因,以期为白桦生长观测与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以白桦为试材,通过对白桦叶片进行高温、强光以及高温和强光协同处理
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常规油气藏不同,页岩气藏存在大量吸附气,其生产开发需依靠水力压裂等导流措施,致使储层存在滞留水,且特定页岩储层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