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行为辨识的线控转向系统可调节路感反馈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控转向系统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底盘组件之一,实现了模块化结构,具有系统参数可调的特点,提高了车辆动力学系统设计的灵活性。然而,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盘模块和转向执行模块之间移除了机械连接,车轮和路面接触产生的路感信息无法直接反馈给驾驶员,影响驾驶员的转向感觉和车辆安全性,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转向路感进行模拟,且由于驾驶员存在个体差异及状态波动,单一的路感反馈模式难以保证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驾驶员特性的新型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575223),在准确辨识驾驶员转向行为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别驾驶员偏好的转向增益。通过调节路感反馈力矩模型参数和转向增益,设计符合驾驶员个性化需求的可调节路感反馈控制策略,不仅能产生类似传统转向系统的路感反馈,也实现了线控转向系统路感反馈与不同特性驾驶员的相适应,充分发挥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性能优势,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及路感控制策略设计本文首先对路感产生机理和线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性能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用于可调节路感反馈研究的转向路感特性客观评价方法,建立了转向盘模块和转向执行模块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将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反馈力矩分为主力矩和调节力矩两部分,调节力矩对主力矩起补偿调节作用,构建路感反馈力矩模型。(2)路感控制策略参数确定及模型验证确定路感反馈力矩模型中的各个调节参数并实现对路感电机输出力矩的有效控制,使电机实际输出力矩能准确跟随目标力矩。然后对路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模型调节参数,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路感反馈力矩的调节作用,具有良好的路感性能,同时分析了调节参数变化时对各个路感评价指标的影响。(3)驾驶员转向行为特性辨识不同特性驾驶员对路感性能的需求不同,因此通过驾驶模拟器中心区转向试验获取反映驾驶员特性的数据,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取回正性、中心转向感觉和最大转向盘转矩作为表征路感特性的特征参数,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驾驶员转向行为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聚类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驾驶员转向行为特性辨识模型,为设计符合驾驶员特性的路感反馈力矩算法提供了基本依据。(4)符合驾驶员特性的可调节路感控制策略设计及验证根据不同类别驾驶员之间路感特性的差异值,确定对应类别驾驶员的转向增益,然后基于转向增益对路感反馈力矩模型的调节力矩进行相应的调整,设计了符合驾驶员特性的可调节路感反馈控制策略。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不同转向工况下对模型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开发的线控转向系统可调节路感反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的匹配,路感性能不仅与驾驶员特性相符合,而且可以满足同一驾驶员的不同路感需求,提高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
其他文献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主要来源是建筑垃圾、混凝土废弃物等,这些生态垃圾经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再生粗骨料
地震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抗震领域和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而考虑地基液化的影响使其研究更具有复杂性。目前,振动台模型试验在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并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它的非接触性、快速识别性和标签
虽然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历来是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处于“丛林之中”。国内较少有关于管理者管理行为类型的研究,即使有些研究中使用了管理行为类型,也是直接引用国外已有
超级杂交水稻的发展与我国的粮食安全密切相关。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研发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目前
语言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国内外无数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继Robin Lakoff(1975)的研究以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运用不
本文将物流业增长划分为物流运力与物流规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提出以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GDP以及物流专利数量作为研
<正>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诗人。他能写出许多“与日月同辉”的不朽诗章,正是他那复杂的生活遭遇和极高的文学修养的结晶。《湘夫人》是一
应用工程类比法对榆树沟隧道二次衬砌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选取了Ⅱ类围岩浅埋、Ⅲ类围岩及Ⅳ类围岩三种不同的复合式衬砌结构类型,对隧道开挖后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力学状态采用
骨缺损是临床常见问题,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在骨缺损处充填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合成骨替代品等进行修复,但临床效果均不十分理想。以脂肪源性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骨组织工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