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带“不”成语的多维考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成语丰富多彩,是经过汉民族人民语言实践的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其表现力和感染力非一般词语所能及。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也非常广泛,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唇吻笔端。否定范畴一直是人类认知世界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可以说“否定”无处不在,语言中也同样如此。“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那么在汉语成语中“不”的表现又如何呢?本文把汉语成语中带“不”的成语作为一个细类划分出来,从结构、语义、语法、语用、修辞、文化、翻译及教学等多方面对这部分成语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专题研究,从更深更细化的方向研究汉语成语。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一版)中收录的语首带“不”的成语共292条,《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收录的语首带“不”成语共279条,本文的所有研究主要围绕这两部成语词典中收录的这部分成语展开,全文共分十一个章节,涉及八个方面。   第一,带“不”成语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带“不”成语的来源、定型和发展。   第二,带“不”成语的结构,主要包括带“不”成语的音节结构、语法结构和特定结构成语研究。   第三,带“不”成语的语义。这部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带“不”成语的语义演变、语义关系和特定格式成语的意义。   第四,带“不”成语的性质与功能。在分析带“不”成语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的基础上,找出不同语法性质的带“不”成语跟不同句法成分的关系。   第五,带“不”成语的色彩和修辞。成语的色彩研究主要涉及带“不”成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对带“不”成语的修辞研究主要包括成语自身的修辞特点和成语使用时的修辞功能。   第六,带“不”成语的使用研究,包括带“不”成语的常规使用、超常使用、连用、套用和近义形式的使用等方面。   第七,带“不”成语的文化涵蕴。这部分主要针对带“不”成语所反映出的汉民族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民族心理、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和社会历史等文化蕴涵进行研究。   第八,带“不”成语的翻译与教学。对翻译的研究,主要围绕翻译的要求和具体译例的分析展开,对于教学的研究,从母语学生的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角度入手,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本文从字词的角度对汉语成语加以分类,进行成语格式的专题研究。研究中参考了大量语料,注重事实,从事实中总结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以神话学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试图论证这样一个命题:《史记》的撰写体现了神话思维,我们解读《史记》也要以神话思维为门径。进
本文在有关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历时追溯和共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系副词,包括“连”、“连连”、“一连”、“
高考前的美术应试教育在大学艺术设计基础素描教学中会起到束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的作用。强化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结合结构素描发现线条的美;注重表现图底与图形的空间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现代化的浪潮作为强势的、不可逆转的潮流席卷全中国。云南虽地处边疆,本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且不平衡,但在总体发展趋势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
“神”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古代的哲学和艺术均将“神”看作最高的人生追求和审美准则。在古典美学领域,以“神”范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范畴群,其中
本文采用民国史视角,采用历史还原的方法,对《文艺月刊》(1930年-1941年)进行梳理,并参照同时期相关作品,主要考察1930年代的朝鲜问题、基督教问题、九一八事变、正面战场及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他自1985年真正意义步入中国文坛以来,一直在其小说创作中积极地探索、笔耕不辍。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在
本文立足于语料库对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综合考察。  论文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学界对于限定性范围副词的
《左传》与《史记》分别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和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后世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俱有大量记叙战争的篇章,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