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分合治乱之际,这一时期联邦模式的引入与兴起,当然与危局下“穷则变”的救亡图存观念不无关联。然而,联邦制作为西方政治制度的典范被当时之中国借鉴甚至实践,并非历史的冲动和偶然,它与中国的传统政治及现实状况都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宪政史上,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省宪运动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是部分学者文人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分析认识和对西方理论学习借鉴的结果,他们试图用联邦制来改造中国,通过联省自治的政治方案,自下而上省民自决的方式,结束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和军阀专制,将民国业已畸形的民主宪政纳入良性运转的轨道,反映了学者文人以及普通民众维护和平、统一、民主的愿望。然而,省宪自治运动之所以一时间蔚为可观,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历史背景下政治整合的选择,是地方军阀的割据要求和民众要求自治的心理的平衡与妥协。就实施而言,省宪自治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以及工具性宪法观的错误倾向而迅速导致失败。但从制定过程、宪法内容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它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史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同时也为宪政理论的传播和民主自治思想的推展起了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以在1920年前后发生的我国各省制定的省宪为研究对象,试图对省宪运动的成因、表现、影响和评价做出梳理,给予这一近代宪政实践以重新检视和肯定。 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省宪自治运动发轫的背景及成因。 在一直向往单一制、追求大一统的近现代中国产生省宪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清末至民初专制集权的弱化与分离为其提供了社会条件,地方自治思想与联邦制思想的影响为其提供了思想准备,军阀割据下现实状况政治整合的路径要求则为省宪自治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契机。 第二章:省宪自治运动在地方的开展。 着重分析了湖南、浙江两省省宪法的制定程序及其体现的省民自治思想。概述各省制定省宪的情况。 第三章:省宪法的制度评析。 主要基于对湖南省宪、浙江省宪和广东省宪的分析,阐述了省宪法的制度精神、省宪法的制度规划以及省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四章:对省宪自治运动的反思。 对省宪的争论主要有联邦制是否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为什么要实行联邦制和如何实行联邦制。省宪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军阀割据下“由下而上”的政治难题、省宪自治与传统国情的冲突和武力支持的缺乏和国民基础的薄弱。省宪自治运动的影响主要有对国宪制定和统一进程的推进,地方分权主义的确立与影响以及民治思想的推展与宪政理论的传播。 结语部分对省宪自治运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