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共熔溶剂制备芦苇纤维素纳米晶体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促使了生物基功能材料的发展,纳米纤维素凭借着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等诸多优点,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材料,取代一些特殊的材料,如塑料和玻璃等,成为了重要的纤维素材料。在植物纤维材料中,芦苇纤维因为其产量高、价格便宜、质量轻、密度小、比强度高、可降解性好而成为生物基功能材料最合理的替代品之一。利用资源丰富的芦苇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可充分开发非木材纤维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技术,有效地实现植物纤维是高值化利用。本课题创新性的使用了预水解芦苇粉作为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原材料,芦苇经过预水解处理后,将所得进行质量分数为0.2%的Na OH处理,再经Na Cl O2漂白后,使用Fe Cl3·6H2O催化的草酸二水化合物和氯化胆碱形成的低共熔溶剂体系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并对纳米纤维素进行一系列的表征。芦苇的水热预水解过程,大部分半纤维素降解溶出,另外还有少量纤维素与木素降解。随着预水解条件加强,预水解液的p H将不断降低,预水解后芦苇的得率逐渐降低,降低到165℃,50 min时的80.31%。同时,芦苇的各组分含量随着预水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综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和木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分别由原料的76.25%、24.73%、21.10%降低到53.65%、7.50%、12.36%;热水抽出物、氢氧化钠抽出物和苯醇抽出物的含量都是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同样在最高预水解温度165℃,保温时间50min时后略有下降。α-纤维素含量最高可达49.62%。XRD结果显示,预水解处理后的纤维是纤维素Ⅰ型结构,晶型结构并没有改变,结晶度随着预水解条件的增强略有增加,结晶度最高可达82.86%;SEM结果显示,经过预水解处理后,芦苇的纤维表面形成了球形颗粒状物质,温度越高,纤维表面球形颗粒越多。芦苇的预水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比1:6,预水解温度165℃,保温时间50 min。随着预水解芦苇筛分目数的增加,苯醇处理和0.2%Na OH处理后芦苇粉的得率与漂白的得率都随之明显下降。由XRD图可知,不同目数下,预水解后、苯醇处理后、碱处理后和漂白后芦苇纤维都在2θ=16.5°和22.6°附近明显的特征衍射峰,表明芦苇纤维素尽管受到机械、有机和无机及漂白处理的作用,仍为纤维素Ⅰ型的结构,并未破坏纤维的结晶结构和晶型。由红外谱图可以看出,苯醇处理和氢氧化钠处理过后的样品以及漂白处理过的样品,木素中的特征吸收峰变得不明显,说明木素大部分被脱除;3406cm-1、2900 cm-1、1430 cm-1、1375 cm-1和897 cm-1处的振动是纤维素的特征峰。1620 cm-1为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处理过后仍然残存有少量的半纤维素。用F-DES体系一步处理预水解芦苇粉制备CNC,得到的制备纳米纤维素的较优工艺条件为:0.2 mmol/g Fe Cl3·6H2O,Oxd/Ch Cl为4:1,反应时间和温度分别为6 h和80℃,此时纳米纤维素的得率为3.09%。XRD结果显示,纳米纤维素在2θ为16.5°和22.6°附近时有明显的特征衍射峰,是典型的纤维素Ⅰ型结晶结构。由红外谱图可得,1737 cm-1处有一个新的峰,这是酯的羰基和羧酸的羰基重叠形成的吸收峰,是纤维素二羧酸半酯的典型特征峰,在F-DES体系中存在的草酸与纤维素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形成了酯基。SEM和粒径图像发现CNC的直径约为10~30 nm,长度为300~500 nm不等,总体呈现均匀的纳米纤维化。90%纳米纤维素的长度基本分布在300~500 nm之间。
其他文献
科技进步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创造了更多机会,以满足各行业实用和舒适性需求为导向的智能服装已成为目前科研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智能蓄热调温服装可利用相变材料的状态转变自主地进行热量传递,穿在人体后起到“空调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外界环境的突变对人体造成的不适,符合健康舒适的穿衣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后整理法因其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是目前最接近产业化的方法,但是存在相变材料含量低,
学位
疏水性的PVDF超滤膜在使用过程中膜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必须频繁地进行化学清洗,去除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以恢复PVDF膜的纯水通量。使用酸、碱、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进行清洗不可避免地对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二氧化碳(CO2)刺激响应性聚合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是一种CO2刺激响应
学位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传染性疾病问题的日益严重,一旦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疫情,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公民健康等各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冲击。在这些不可控的复杂疫情环境中,通过加大对抗菌性医用材料的使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造成的损失,而纸基功能材料作为医用包装材料重要组成部分,抗菌性的医用纸基功能材料的研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通过搜集整理全球对于医疗器械灭菌包装
学位
造纸污泥是制浆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固体废物,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组分含量高、化学成分复杂、产量大、处置成本高等特点。本文以造纸污泥为原料,利用化学活化法高温碳化制备碳材料,分别探究了碳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浸渍预处理、氮掺杂对碳材料的结构和碘吸附性能影响,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化学结构探究了吸附机理,评价了吸附剂的循环使用性,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燥后的造纸污泥与活化剂直接混合研磨后高
学位
本论文使用天然茜草染料上染棉织物,为了提高茜草染料对棉织物的上染率,且棉织物染色固色及功能整理能够一浴法完成,依次递进探究更有效的整理方法。一是单独使用柠檬酸(CA)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固色及功能整理;二是使用CA与二元羧酸复配交联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固色及功能整理;三是在CA+琥珀酸(SUA)交联染色前使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处理。通过优化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学位
目前,人类面临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石化资源日益短缺等问题,使用可再生能源正变得越来越必要。生物质资源是最常见的可再生碳源,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生物质资源丰富,浩如烟海、俯拾地芥。日益被认为是当今可利用的主要可再生绿色碳源。生物质资源的有效转化,做到物尽其用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将生物质水解成还原糖,然后将高度功能化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价值。
学位
农林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多糖。但由于半纤维素分子量低,分支严重和结构异质,导致半纤维素材料的利用程度远不如纤维素和淀粉等多糖。本文以木聚糖类半纤维素为原料,研究了半纤维素的硅烷改性和“点击”法接枝改性,制备半纤维素衍生物基复合材料。初步探索了半纤维素类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以期为半纤维素的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首先研究了木聚糖在绿色溶剂中硅烷化改性。在室温条件
学位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作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是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仿刺参病害问题愈发严重。仿刺参免疫机理的研究,对提高仿刺参抗病能力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核心岩藻糖基化在脊椎动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棘皮动物中,关于核心岩藻糖基化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仿刺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核心岩藻糖基化在仿刺参免疫
学位
造纸污泥与普通剩余活性污泥的区别在于其不仅含有剩余活性污泥菌体,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且它们具有稳定的特殊结构,使得其难于被微生物厌氧消化,因此,造纸污泥生物利用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木质纤维素的水解及死亡微生物细胞的破壁问题。本文利用超声技术对造纸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超声对造纸污泥中木质纤维素及微生物细胞的破壁作用及效果,之后接种瘤胃微生物厌氧消化产酸,探究超声预处理对造纸污泥产酸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装置备受关注。生物质基碳纳米纤维因其较低的成本、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能,近几年在能量储存与转换方面被广泛研究。然而,在生物质基碳纳米纤维制备过程中,种类不同的生物质之间会因结构差异较大导致严重的相分离现象,从而极大的影响所获得碳纳米纤维的储能性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选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手段制备生物质基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制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