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色素瘤铁死亡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铁死亡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黑色素瘤的铁死亡基因预后模型,并对该预后模型对皮肤黑色素瘤患者预后预测能力进行评估。方法:从TCGA、GEO和GTEx数据库中下载黑色素瘤患者的RNA-seq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这个由10个铁死亡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能独立和有效预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采用ROC曲线评价该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GO和KEGG分析评估铁死亡基因在黑色素素瘤中的功能和相关通路。通过GSEA富集分析比较低危组和高危组中信号通路富集差异。我们还使用该预后模型评估高危组和低危组对免疫治疗效果和免疫浸润情况。最后我们使用q PCR验证上述10个建模基因在不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基于LASSO回归分析构建一个由10个铁死亡基因(CYBB、IFNG、FBXW7、ARNTL、PROM2、GPX2、JDP2、SLC7A5、TUBE1、HAMP)组成的皮肤黑色素瘤预后模型。该黑色素瘤铁死亡基因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AUC=0.754)高于普通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效能。对高危组和低危组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进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相关的通路主要是免疫相关通路,GO分析也发现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相关的功能也是与免疫功能相关。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相关通路富集于低危组。免疫检查点基因如PD-1(PD-1)、CTLA4、CD274(PD-L1)和LAG3也是在低危组中高表达,低危组中免疫细胞含量和功能也高于高危组。结论:这10个铁死亡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免疫治疗的效果。
其他文献
免疫性肝损伤以肝脏组织免疫应答异常和炎症为特征,可存在于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常见肝脏疾病中。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免疫性肝损伤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现有研究表明,免疫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与氧化应激、一氧化氮(NO)和炎性因子等密切相关。肝脏受损的同时,多种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表达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生物转化过程异常。羧酸酯酶(CESs)
学位
<正>本刊记者: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如何把握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雄安宣武医院如何切实参与落实这一伟大的建设工程?雄安宣武医院: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期刊
目的:探索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能否通过HIF-1α/VEGF通路调控放疗后结直肠癌MC38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通过检索公共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发现BMAL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
学位
报纸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协同推进医、教、研、防、管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举措。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相关政策和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发现目前试点运营的十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覆盖范围较小,输出医院辐射能力不足,试点项目技术推广和人事制度互认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国家层面牵头支持并落实考核、地方政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输出医院持续提升核心
期刊
目的:制备小檗碱的磷脂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其在T2DM小鼠体内的降糖活性,初步探究其体内降糖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小檗碱磷脂固体分散体,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量热扫描及热重综合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小檗碱磷脂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其次,考察小檗碱磷脂固体分散体的体外释药行为;然后,采用香豆素6模拟小檗碱考察小檗碱磷脂固体分散体在小鼠胃肠道的吸收行为;最后,
学位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价值以及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AECOPD住院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Ⅲ对AECOPD患者全因死亡的作用,COX风险比例分析AT-Ⅲ对AECOPD患者1年死亡的作用。结果:共收集370例患者,其中AECOPD患者(A组)279例,慢性支
学位
报纸
现有的增材制造技术为实现与数字孪生概念的有效融合,需要一个能准实时获得焊道成型结果的反馈方式,做到实时预测,实时纠错,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改善焊道表面形貌,并通过仿真结果动态监测,以达到虚实交互反馈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视觉上看到焊道仿真的效果,并在打印过程中及时预测下一条焊道的工艺参数。针对以上的功能,论文先对比现有的对称搭接模型,提出了一般化的非对称搭接模型模型,可用于
学位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会独自发作,还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因此,针对房颤的自动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具有侵入性和不便携的缺点,越来越多的便携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和采集生理数据,产生了单导联心电图信号。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单导联心电信号房颤自动分类算法,但由于所选用特征的不可靠性以及分类器的泛化能力受限等问题,基于单导联心电信号的房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