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镜自鉴:1930年代末中国知识界对捷克事件的反应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一系列国际问题产生了重大关注,这些关注都因特殊的时代背景而起。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弱小国家,中国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意识开始兴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抗击日本侵略是中华民族挽救危亡的共同呼声和唯一选择,抗日救亡运动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国人的国际意识和外交观念变得愈发强烈。此时,一个欧洲的小国——捷克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1938年的下半年,中国抗日战场面临严重挫折,武汉、广州相继失陷,日军的残暴促使国人更加呼吁英美等大国维持国际公理与正义,制裁侵略。而无独有偶,捷克也正在面临德国的侵略,新的世界战争危机近在眼前,知识界希望英法等大国可以保护像捷克一样的弱小国家。于是,捷克就成为了国人眼中弱小国家的象征,同时知识界在对捷克的描述中充满了想象,一个几近完美的、富于民族精神的捷克形象诞生了。“五月危机”是捷克问题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英法的干预下,“五月危机”以德国的失败而告一段落,这更加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思考。首先捷克的胜利者形象进一步升华;其次,在争取外援打击日本的外交战略中,知识分子以捷克为先例,希望国民政府实行立场鲜明的外交策略。但是捷克最终被英法的“现实外交”所牺牲,国家惨遭灭亡命运,助长了抗战悲观论调的蔓延。捷克的悲惨遭遇和慕尼黑协定大大刺激了知识分子敏感的神经,众多知识分子对捷克问题撰文论述,一方面批判大国“现实主义”外交的罪恶,一方面通过论证“中国不是捷克”,指出中国的光明前途,并同时总结了捷克失败的教训,认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他文献
上期我们介绍了布鲁斯的一些基本舞步,这次让我们多一些变化,让舞姿看上去更加的美观、多变。
优化设备用油柳州汽车厂机动处刘卫红摩擦、磨损和润滑技术是与机械装备密切相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边缘科学技术,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摩擦是现象,其结果必然形成磨损。润滑是向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知道,台静农是大陆也认可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1903年出生,祖籍安徽六安,一生饮食不节,却活了将近90岁。早年,曾与鲁迅有过交往,并先后执教于辅仁、齐鲁
项目前期背景:按照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自主知识产权地铁列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2003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其东郊环形试验基地实施了城轨车辆试验
全球水资源供给正面临巨大压力,是否代表着水资源末日即将到来?新闻记者费雪曼在他的《大干旱》一书中,以风趣、流畅的笔调,综观全局地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不会。但是,“丰沛、便宜又安全的水资源黄金年代"JE迅速消失。费雪曼认为,人们无须惊慌,却需要认识到那个美好年代将一去不复返。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对利用水资源的态度必须有所改变。  为何在2007年-2008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
6月份以来,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城乡供水紧张,农作物减产、绝收,群众饮水等媾本生活而临较大困难。
2010年,伴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全民养生的热潮在国内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从养生类图书长期占据畅销榜前列,电视台成堆推出养生栏目。到豆浆机、酸奶机的大卖;从“绿豆治百病”“生
【正】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小尿童已"断尿"数日、"水城"威尼斯眨眼间成了"冰城"、乌克兰街头的车辆被严寒"凿"成冰雕、我国北方地区出现零下45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去
1欧洲基线隧道面临的挑战在欧洲,21世纪已成为基线隧道的世纪.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开挖穿过高大山区的7座长而深的隧道,经受着多方面的特殊挑战.
反思性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后,众多研究者已经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只是这些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的研究却很缺乏。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反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