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皮的三种文本分析恐怖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入手,以三个不同时期的《画皮》为例,通过类型的研究,对恐怖之美进行分析,探讨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中国谈狐说鬼的文言小说从诞生之日,其总的审美倾向就与恐怖、劝戒联系在一起,这既同作者的“尽幻设语”、“作意好奇”的创作心态有关,也与读者耳目求新求异,追求刺激的阅读心态有关,更与鬼怪狐魅这类非人间、非人类的形象自是恐怖怪异的题材有关,并且这种审美倾向影响至今。   恐怖性的文艺作品在当今社会的读者群中具有广大的影响力,但是对恐怖美的理论研究却相对匮乏。《画皮》在中国文学史中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在进行翻拍,因此,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入手,以《画皮》为例来分析恐怖之美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论文选取了恐怖美这个研究薄弱却颇有难度的选题,虽然恐怖性的文艺作品在当今社会拥有为数不少的读者群,但是,因为其带有黑色的边缘性质,学术界一直对恐怖的艺术和美学价值缺乏系统的深入探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恐怖性的文艺作品怀有诸多偏见:根据思维定式,恐怖性的文艺作品被很多读者认为是消极、颓废、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价值不大的大众边缘性文学。事实上,这是因为这些读者的期待视野过于狭隘,没有与恐怖作品形成完美的接受度。   恐怖性的文艺作品是人类为了满足心理刺激和娱乐需要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于自身和社会认识的发展的产物。恐怖虽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却可以转化成欣赏或享受的对象,并在其过程中获得某种快感。就主体而言,他是渴望摆脱平庸安逸的主动的消闲行为;对于客体而言,它应是有刺激而无真正的危险或危险性不大,具有相当的虚拟性。文艺作品中的恐怖,可以成为审美的一种形式,一种范畴,欣赏恐怖作品也有快感的获得,这种快感是通过恐惧、紧张、刺激与审美形式的综合来宪成的。   研究恐怖作品具有其现实意义,因为这些作品表面上描写的是一个个变态的恐怖形象,事实上挖掘的是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的内心世界。作品中人物的悲剧为我们预示了现代人的普遍心理:孤独、恐慌、不满与不信任。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是相对隔绝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自己对自己是不甚了解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恐怖作品是变相的“现代启示录”,是精神分析学的素材。同时,恐怖作品中阴森与明美交互交汇,极度的恐惧与快感结伴而生,让审美者体会到灵魂的升华与净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港口城市与腹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需要做好两者之间的产业协调发展.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腹地的货运总量,价格下降的程度将
本文利用2008~2016年数据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共四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测
作为一种导论,本文最基本的写作目的,是获得一种有逻辑支撑的进入当代德性伦理学讨论的进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以对被视为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之起点的安斯康贝的著名论文《现
先秦是中国哲学最具原创性的鼎盛时期,其中,儒家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永远值得我们认真研习,同时,许多相关的思想史悬案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尤其是孔孟之间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文献
本文对研究对象(花岗片麻岩)的主要物理与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确定该岩体为初期裸露强度较大而且完整性较好,但遇水、遇潮则极易风化潮解即刻失去强度而变成散体的一类特种
1、意识形态概念在其流变过程中其内涵和性质都有较多变化。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它的理解不乏矛盾、歧异甚至对立。它即指观念科学,又是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和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贷款的状况不断增加,但在金融行业中,企业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金融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是极为重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是法国当代哲学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常常来自于边缘,新颖而独特。福柯着迷于权力,在他看来权力是无所不在的,它在方方面面影
国内中小企业现阶段虽处于良好发展状态,并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不可或缺部分,且占据市场经济重要位置.但中小企业在筹资方面潜藏着各种问题,阻碍着中小企业今后的稳健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国当代哲学家(Simon Blackburn)在元伦理学领域提出的准实在论,本文拟对这种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作出评价和回应。同时,作者希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