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解析《红楼梦》英译史中的翻译策略演变现象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流传至今已逾两百年,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几乎与其问世时间同步,但《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得到正确的评价则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英译历程。前人有关《红楼梦》英译史的研究多在个别译者翻译方法分析上或在追寻和梳理各类英译版本,尚未对《红楼梦》英译史的所有翻译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同时,也鲜有学者将《红楼梦》英译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相结合,从历史和文化的宏观层面寻找文化作品的翻译规律。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涉及对翻译策略、译文和译者等诸多因素的具体的且可衡量的评价系统,为翻译评价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本文即通过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红楼梦》英译史不同时期译者的翻译策略,总结这些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动态对等理论中展现的规律,探寻时代变化对翻译背景、翻译策略、以及对译本本身的评价等影响;并以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个译本中古器物的翻译策略为例,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两个译本达到的对等差别,比较在同一时期下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  通过《红楼梦》英译史中的翻译策略演变现象,本文继而总结随时代变化,译者与时代、译本与读者以及文化作品传播的历史规律,旨在为当今译者的历史位置进行定位,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发挥时代优势,从历史的角度为今人的翻译策略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多元化研究理论
语码转换作为不同语言接触的一种自然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然成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做了细致研究。根
斯珀伯和威尔逊于1986年发表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其交际过程以明示性为向导,于新、旧信息之间进行,同时交际者动态的认知语境不断地在实际
本文是以隐喻性认知理论为视角,对翻译思维过程进行的一次较系统性探索。   现代隐喻理论也已不再把研究重心放在其修辞功能上,而是将隐喻看作一种概念现象来探讨其工作机制
目的了解2004~2007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的剂量水平。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4年人均年剂量为2.28mSv,人均
词义是语言中变化最明显、最频繁的因素,语言学家认为每个词义都构成了典型与边缘之间的连续体,因而会导致词义的含混与模糊,所以一词多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语义学的研究热点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写作并活跃于各类社会活动之中。他是一名作家、一名新闻工作者、还是一位社交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国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英语在现代商业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自中国加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以来,会计英语的使用和翻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运用了维
经典作品往往有很多译本。同一作品,往往因多种不同的译本、不同的译语特点而受到不同时代读者的喜爱。尽管《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文学上价值非凡,在中国自1982年起就有多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