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调”的展演形态与传承保护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xk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厢调”是流传于甘肃白银、榆中一带的一种民间曲子戏的特定称谓。“西厢调”集歌唱、表演与器乐演奏于一体,以表演短小精悍的故事为主要内容。从其曲牌、唱腔来看,属于曲牌连缀体,是甘肃众多曲子戏的地方分支。“西厢调”形成于清代晚期,且其曲调形式、剧本内容等都是在元杂剧和明清俗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西厢调”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时也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场景和生活主体一同构成其独特的传承文化系统。本文以“西厢调”主要传唱的两个大型社区——白银市水川镇和榆中县青城镇为代表,在田野考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非遗保护实际情况,对“西厢调”文化进行纵向追溯、动态描述和深度阐释,以期为该文化传承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思路。本文绪论部分界定文章中的核心概念,并概述“西厢调”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目的及意义。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着眼于“西厢调”的产生与发展。首先从自然区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概述“西厢调”产生的背景环境;其次,梳理“西厢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脉络,大致划分为形成期、沉寂期、复兴期三个阶段;最后,对“西厢调”的乐人构成、传承人、戏班运行进行全面的调查整理,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第二章主要陈述“西厢调”的内容与展演形态。在归纳总结“西厢调”演出剧本的内容类型基础上,分析其所具备的展演特征以及基于民俗所呈现的特征,从而对“西厢调”静态文本与动态展演形成更全面的把握。第三章主要为“西厢调”的传承与保护。首先从非遗的角度出发,分析“西厢调”作为地方小戏所具有的文化遗产价值;然后探讨作为村落戏曲的“西厢调”存在的现实意义以及目前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传承困境;最后结合文化空间理念,阐述“西厢调”要想在当下实现更好地传承就必须把“村落”纳入保护之列,“西厢调”需依托村落这个实体空间实现永续传承,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单纯的保护非遗本身,必须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纳入保护之列,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措施。
其他文献
近日,翠屏区政府发放了2014年下半年专利资助资金52.12万元,其中发放专利申请和授权资助资金42.12万元,专利转化项目资助资金7.5万元,惠美线业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奖励资金2.5万元。
2019年1月30日,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广局、区经科局、区卫计局、区司法局承办的叙州区2019年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走进横江镇厚石村,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重要的两类葡萄酒工业微生物,其分别能够进行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了获得酒精发酵与苹果酸-乳酸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专署机构即出现臃肿庞大。1951—1963年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国务院)四次下发精简专署的指示,每次对精简指标有不同的规定。但河北省由于专署机构自身基数大,编制、
像“《红楼梦》的作者”、“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等短语被称为限定摹状词。弗雷格、罗素等人都对限定摹状词有所研究并提出其摹状词理论,他们的研究在逻辑哲学领域倍受关注、但
石墨烯是近年被发现和合成的一种新型二维碳质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新奇的物化性能,在改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已成为纳米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