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早期妊娠的生物标志物鉴定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人工授精后早期阶段的妊娠识别和妊娠建立对于成功妊娠并产犊具有决定作用,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及时鉴别妊娠牛和空怀牛,有助于妊娠牛的精细化管理和空怀牛的复配,对于提高牛群的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截至目前,牛繁殖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鉴定比较有限,妊娠早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甚清楚,精准、简便、快捷的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开发在牛业生产中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本研究在对妊娠牛与妊娠失败牛生理生化和免疫相关指标充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转录组测序和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参与早期妊娠的关键候选基因和蛋白进行了筛选鉴定,探讨了它们介导妊娠识别和妊娠建立的分子调控机制,初步对基于干扰素刺激基因的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为深入解析牛早期妊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的牛妊娠诊断生物标志物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高繁殖力牛群的分子遗传繁育奠定了基础。内容如下:1、早期妊娠阶段水牛血液参数表型分析与候选基因筛选(1)妊娠水牛与空怀水牛血液激素水平、血细胞五分类与细胞因子水平分析比较分析了29头实验牛(6头妊娠水牛,23头空怀水牛)于早期妊娠阶段的血液参数(血细胞五分类、孕酮、细胞因子),发现:人工授精后18d至30d,妊娠水牛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绝对值和百分比均显著高于0d,人工授精后23d妊娠水牛MONO百分比显著高于空怀水牛;人工授精后14d妊娠水牛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和百分比显著高于0d,但与空怀牛无显著差异。人工授精后14d至30d,妊娠水牛孕酮均显著高于空怀水牛。妊娠水牛孕酮与淋巴细胞(LYMPH)百分比呈中等负相关,与EOS绝对值以及百分比呈较强正相关。人工授精后0d至20d,妊娠水牛IFN-γ、TNF-α以及IL-1α的表达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IL-13以及IL-10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与0d相比差异不显著;人工授精后18d妊娠水牛血液中ANG-1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0d。结果提示,妊娠早期血液中MONO百分比、孕酮以及ANG-1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妊娠建立。(2)水牛早期妊娠阶段的候选基因筛选对4头妊娠水牛人工授精后0d、14d、18d、20d这4个时间点的外周血液白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到相对于0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74个,其中人工授精后18d的DEGs最多(52个),为血液细胞转录组变化最为显著的时间点,而且18d转录组的差异情况与IFNT的水平变化同步。经典信号通路分析表明,人工授精后18d血液中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介导干扰素信号通路(IFI6、IFIT1、IFITM3、ISG15、MX1以及OAS1)和被胞质模式识别受体激活IRF信号通路等;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BA1/HBA2、HBB、NUPR1、IFIT1、IFIT3、ITGA4以及ISG15是早期妊娠阶段参与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繁殖系统发育与功能的关键候选基因。2、妊娠识别标志基因在奶牛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结合前期研究,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工授精后0d至28d妊娠奶牛(n=11)和空怀奶牛(n=8)外周血中ISG15、OAS1和RSAD2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通过扩大分析群体(妊娠牛19头,空怀牛17头),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系统评估了单独或联合利用这3个基因的表达进行妊娠诊断的效果。最后,对准确性最高的组合通过设计荧光探针引物和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妊娠诊断的检测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8d妊娠奶牛外周血中ISG15、OAS1和RSAD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怀奶牛;3个基因单独或联合应用于早期妊娠诊断时,RSAD2单基因的敏感性(即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8.2%;ISG15与RSAD2基因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100%。双重定量PCR扩增的结果显示:尽管ISG15基因单独应用于妊娠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仅为88.2%(截断值为1.402);RSAD2基因单独应用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8.2%;二者联合应用于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的临界值与单重定量PCR一致。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双重荧光定量PCR的早期妊娠诊断技术体系。3、早期妊娠阶段牛血清差异蛋白表达谱与关键候选蛋白筛选研究利用标记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 TRAQ),结合IPA~?生信分析以及RT-q 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共获得早期妊娠阶段(人工授精后28d之内)奶牛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114个,其中妊娠牛血清中特有的差异蛋白64个,空怀牛血清中特有的差异蛋白33个,妊娠牛和空怀牛血清中共有的差异蛋白17个。对妊娠牛和空怀牛在人工授精后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妊娠牛与空怀牛血清中的蛋白质表达谱。其中,参与胚胎发育、繁殖系统发育与功能改变的差异蛋白28个。研究基于hub protein筛选结果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其中的部分关键蛋白(EFEMP1、CD44、KRT18、NRF2和BRCA2)进行了验证,结果与i TRAQ检测一致,可以作为奶牛妊娠诊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4、关键候选基因介导牛早期妊娠的分子机制以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si RNA技术抑制NRF2表达24h至96h后检测细胞增殖以及HO-1、HOXA1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RF2抑制表达后导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HO-1以及HOXA10在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研究进一步结合IFNT刺激和si RNA抑制实验对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经IFNT刺激后,NRF2以及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基因(GRP78、CHOP、PERK和ATF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提示IFNT可诱导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ERS,并通过激活ATF6和PERK来引发UPR;而si RNA抑制NRF2表达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FNT诱导的UPR被抑制,并导致CHOP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BCL2与BAX m RNA的表达量以及表达量的比值显著下降,并导致细胞凋亡发生。因此推测,NRF2可能通过UPR通路参与IFNT调节的牛母体妊娠识别过程。
其他文献
企业成长性是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整投入和产出关系来实现的企业价值增长。企业成长性能够用来衡量公司的发展状态,能够动态的展现一个公司从创始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状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发创新成为了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源生动力,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
论文以昆明市胜利堂片与安宁温泉镇温泉特色街区为例,对街区内的风貌进行改造提升的建筑设计,运用研究案例法、类比法、解释性历史研究法,对昆明近代的城市发展以及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进行整理,运用形态学特征的分析方法,归纳昆明民国建筑的特征元素,以及元素的使用机制,以帮助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对历史街区的风貌提升与村镇街道风貌改造的建筑设计。进行风貌改造设计的两个街区,空间范畴都属于昆明市,改造目的都是塑
目的:探讨BMI联合骨盆测量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281例,筛选合适病例共88例,以骨盆磁共振及CT扫描为基础,运用软件测量出骨盆各径线参数:坐骨棘间径、骶胛到齿状线的距离、骶前的曲线距离、中骨盆前后径和肿瘤距离齿状线的距离,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BM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自立自强是中国人民最显著的基因。在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形势都要求我国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经过7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
作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阵地与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直面国际、国内环境及教学对象变化等各项挑战,因时而进,因势而变,不断创新课
面对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诉求,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课程与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究竟如何开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重要议题。当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成为独立的内容板块,关于如何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探讨各理论中的学习本质,总结习作单元教学模式中的学习
"两分两专"是指"分课论治,分段主攻,专题教学,专家讲授"。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专题教学为例,专题教学是基于"概论"课程内容特点的教学形式,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然而这需要用户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知识付费平台帮助人们解决了这种问题,极大的缩短了用户搜寻信息的时间。知识付费平台在我国得以快速的发展,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前激烈残酷的竞争、用户逐渐兴起的对知识产品的付费意识以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在我国,知识付费虽然是一个新兴行业,但是竞争却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承认知识付费行业的意义。
[目 的]肝细胞肝癌是肝癌中最主要的分型,而肝癌最重要的相关因素即为慢性感染乙肝和丙肝。2011年肝癌成为我国第四大最常见癌症和第二大癌症死因,2014年中国新增肝癌病例364
目的: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与靶向治疗后副反应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药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采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广州省中医院接受化疗与靶向治疗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信息表的收集(详见附录6),把患者的入院临床症状和化疗与靶向治疗后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别进行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患者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