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质受体激酶PBL34/35/36转导CLE信号调控拟南芥茎端与根端分生组织的稳态平衡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有两大类初级分生组织,分别是位于地上部分的茎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和位于地下部分的根端分生组织(Root Apical Meristem,RAM),这两大类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可以不断地分裂分化产生新的子细胞,进而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分生组织的稳态平衡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CLAVATA3(CLV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ESR)-related(CLE)类小肽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控分生组织的稳态平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拟南芥中,CLV3和CLE25/26/45分别被受体复合物CLV1–CLV3-INSENSITIVE KINASE(CIK)和BARELY ANY MERISTEM1/3(BAM1/3)–CIK感知从而调控SAM和RAM的稳态平衡,但CLV3和CLE25/26/45的信号在胞质中是如何向下游传递的尚不清楚。前人的研究表明胞质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RLCK),可能作为受体激酶(Receptor Like Kinases,RLK)的直接下游元件发挥功能。我们通过筛选对CLE45敏感性下降的rlck突变体,发现pbs1-like34(pbl34)的根长对CLE45处理的敏感性降低。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BL34具有PBL35/36两个同源基因。因此我们构建了三个独立的pbl34 pbl35 pbl36缺失突变体,发现它们的根长对CLE25和CLE45处理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类似于bam3和cik2。我们通过碘化丙啶染色(PI)以及标记基因观察发现,CLE45处理能够抑制野生型根原生韧皮部的分化进而影响根近端分生组织的维持,而pbl34 pbl35 pbl36对CLE45处理的敏感性降低,在CLE45处理后依然能看到分化的原生韧皮部。为了确定PBL34/35/36和BAM3、CIK2的遗传关系,我们构建了bam3 pbl34 pbl35pbl36和cik2 pbl34 pbl35 pbl36四重缺失突变体,发现并不能增强pbl34 pbl35pbl36、bam3和cik2的RAM缺陷表型,说明PBL34/35/36和BAM3、CIK2在同一信号通路中调控原生韧皮部分化和根近端分生组织稳态。已有的研究表明,根端分生组织和茎端分生组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调控元件。为了探究PBL34/35/36是否也调控SAM稳态,我们首先观察了pbl34 pbl35pbl36的SAM大小以及角果的心皮数目,结果表明pbl34 pbl35 pbl36具有比野生型更大的SAM以及更多的心皮数目;我们还通过原位杂交检测了标记基因CLV3和WUSCHEL(WUS)在pbl34 pbl35 pbl36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LV3和WUS在pbl34 pbl35 pbl36 SAM中的表达范围都显著地扩展;生理实验结果表明,pbl34 pbl35 pbl36对CLV3处理的敏感性降低。这些结果说明pbl34 pbl35 pbl36中SAM的稳态平衡紊乱。我们还构建了wus pbl34 pbl35 pbl36的四重缺失突变体,发现wus pbl34 pbl35 pbl36与wus突变体的表型类似,说明PBL34/35/36位于WUS的上游,感知CLV3信号,参与CLV3–WUS信号通路维持茎端分生组织的稳态。由于CLV3能够被CLV1、CLV2和RPK2三组受体感知,为了探究PBL34/35/36与CLV1、CLV2和RPK2的遗传关系,我们分别构建了clv1 pbl34pbl35 pbl36、clv2 pbl34 pbl35 pbl36的四重突变体以及rpk2 pbl34 pbl36的三重突变体,发现pbl34 pbl35 pbl36能显著增强clv2和rpk2的SAM缺陷表型,产生更多的莲座叶和心皮、更大的茎端分生组织,但不能增强clv1的SAM缺陷表型,说明PBL34/35/36位于CLV1下游调控SAM的稳态平衡。酵母双杂交(Y2H)、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能量共振转移(FRET)和免疫共沉淀(Co-IP)等生化实验结果表明PBL34/35/36能够和CLV1、BAM1、BAM3、CIK1和CIK2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且PBL34/35能够被CLV1和BAM1磷酸化。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胞质受体激酶PBL34/35/36位于CLV1和BAM1/3的下游,通过传递CLV3和CLE25/26/45信号调控拟南芥SAM和RAM的稳态平衡。我们的研究不仅鉴定到了调控SAM和RAM稳态的CLE信号途径的新成员,并且揭示了CLE信号被受体复合物感知后在细胞内传递的模式。
其他文献
有机膦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药物化学、材料分子及农业生产等领域。因此,发展简单高效的策略合成有机膦化合物在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主要总结了钯/降冰片烯催化的吲哚型Catellani反应及我在攻读博士期间利用该策略开发的一类合成有机膦化合物的新方法。此外,该论文还对铜催化的膦氧(P=O)导向C-H芳基化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详细
学位
有机磷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强大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药物、农业化学品和有机化学材料中,以及作为催化中的配体广泛应用。这些化合物的制备需要具有新型催化系统的合成技术,从过渡金属、光和电化学催化到没有金属催化剂的转化。有机磷化学是一个成熟且专业的领域,我们希望开发合成有机磷化合物的新方法,为有机磷化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仲膦氧化物(S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具有稳定性好、毒性小、
学位
具有全碳骨架的手性螺环1,3-二酮结构单元,是多类配体的母核,并存在于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通过分子内Dieckmann缩合反应制备1,3-螺环二酮化合物,该方法利用P2O5/Tf2O作为条件,由羧酸化合物作为底物,实现了1,3-螺环二酮的制备。同时,鉴于手性1,3-螺环二酮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报道较少。本论文利用烯醇内酯底物和组内发展的1,2
学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由此所引起的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极端气候频发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开发清洁、高效无污染的低碳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策略。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绿色清洁能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太阳能进行光催化水分解(由产氢和产氧两个半反应组成)
学位
聚合物胶束因为具有纳米尺寸的粒径、灵活的结构和功能化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作载体材料。但是,较差的胶束稳定性制约了胶束剂型的临床转化。自然界中多环拓扑结构明显增强了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受到这个现象的启发,我们推测多环聚合物(MCP)形成的胶束具有增强的胶体稳定性。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本文在大量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MCP,系统研究了多环拓扑结构对聚合物的降解行为、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和刺
学位
传统碳材料因表面的化学惰性、缺乏锚定金属活性组分的位点和多为微孔的孔隙结构,限制了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氮(N)原子掺杂后,碳材料的表面极性及电子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并产生结构缺陷,同时氮与金属间的配位或锚定作用更有利于金属粒子的均匀分布和稳定负载。通过调节材料的孔道结构,调控表面形貌和金属存在形式以及金属与N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本文首先制备了不同金属(M=Fe,Co或Ni)
学位
手性有机膦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与过渡金属配位改变中心金属的活性与选择性,从而使反应更加简洁高效地发生。目前,合成膦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反应条件苛刻、步骤繁琐、底物单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发展一条反应条件温和、经济、高效地合成手性膦配体的策略,从而促使催化剂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以此为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对近年来轴手性膦配
学位
含氯有机化合物不仅是化学工业中的基础化学品,而且也是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对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最高效的策略是通过C-H键氯代,直接将氯原子引入到目标化合物中。自由基反应为C(sp~3)–H键氯代提供了简单的途径,但由于反应选择性难于控制,限制了该策略在实际合成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利用氮自由基的分子内氢提取反应(Hofmann–L?ffler–Freytag反应,
学位
炔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是在天然产物合成、材料化学、新药研发(药物化学)以及催化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其中,Au(I)作为催化剂在炔基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关注。随着结构分析技术以及合成方法学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关于Au(I)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被报道,然而对Au(I)催化炔基化合物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仍然有空缺。本篇论文以量子化学、分子轨道理论(MOT)以及过渡态理论(TST)为
学位
碳卤键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键,其合成以及转化都是合成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卤代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合成化学等多个领域。同时,基于羰基α位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在羰基α位构筑碳卤键一直是合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碳卤键的极性较大、解离能小,因而容易发生断裂进而生成新的化学键。因此,含卤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子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结构多样的各类化合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