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有机氧化硅纳米管基多相催化剂用于能源催化转化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配合物和超小尺寸金属颗粒催化剂因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在反应中表现出超高的催化性能。然而,这些催化剂往往会因为分子间或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分解或者团聚,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因此,如何构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防止分子间或颗粒间团聚是该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实现催化活性位点的空间隔离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有机氧化硅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介孔材料,其骨架和表面结构容易功能化,为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过程搭建了平台。本论文以合成功能化有机硅纳米管来构筑多相催化剂用于能源催化反应为主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联吡啶功能化的苯基桥联有机氧化硅纳米管(BPy-NT)被可控合成。通过调节联吡啶与苯基桥联前驱体比例可有效调控纳米管长度,最短约40nm。以联吡啶为锚定位点,成功将两种金属铱基复合物[IrCp*-和Ir(cod)-]固载到纳米管上构筑分子多相催化剂,并将其分别用于四氢呋喃等杂环和环烷烃的C-H氧化以及芳烃的C-H硼化反应研究。催化性能表明两种分子多相催化剂具有与同类均相催化剂相当的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有机氧化硅纳米管的大孔径和短管长度有效的促进了反应物和产物在管道中的扩散。此外,由于多相化过程实现了活性位点的空间隔离而有效的抑制了分子配合物之间的团聚与分解,两种多相催化剂也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循环稳定性。
  为拓展含水相中的催化反应,联吡啶功能化的乙烯基桥联有机氧化硅纳米管(BPy-ENT)被可控合成,随后同样将金属铱基复合物(IrCp*-)成功配位到纳米管的联吡啶上得到分子多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光催化从甲酸盐和醛水溶液中产氢性能研究。与传统无机氧化硅纳米材料相比,骨架中含有乙烯基的有机氧化硅纳米管催化剂可加速亲水性反应产物在活性位点的脱附过程,进而加速氢气的释放。与均相分子催化剂相比,多相催化剂因活性位点的空间隔离有效地抑制了分子络合物之间的团聚与分解难题,使得其活性以及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颖高效的多相光催化体系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可见光照,弱碱性溶液和室温)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可以有效的调控H2的纯度,当调节pH>8时可以获得约100%的H2纯度。从安全性和氢气纯度角度来看,这可以大大满足制氢标准,尤其是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而言,此反应体系更具有明显优势。
  为进一步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利用氨基对金属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氨基功能化的苯基桥联有机氧化硅纳米管(AM-NT)被可控合成。以此为载体成功制备了纳米管限域的超小尺寸AuPd纳米团簇(~1nm),并将其用于甲醛水溶液中产氢性能研究。不同Au/Pd摩尔比的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比在黑暗中都显示出显著增强的催化活性。其中最优催化剂可获得初始TOF值高达241.7h-1的光催化活性。性能实验和光电表征表明高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独特的纳米团簇结构,特别是在光照下电子可以由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Au位点有效的转移到Pd活性位点,使得Pd活性位点的电子密度大大增加,进而带来了高的产氢性能。此外,由于氨基的稳定效应和纳米孔道的限域效应有效的抑制了纳米团簇的团聚过程,使得纳米团簇催化剂表现出明显提高的循环稳定性。
  利用氧化硅的锚定作用和可控功能化修饰,通过“后金属化法”将分子铼络合物配位到苯基桥联有机氧化硅纳米管的联吡啶上构建分子铼多相催化剂(Re-BPy-NT),并用于水-乙腈相中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研究。CO2等温吸附与原位红外表明通过精细调节纳米管骨架中联吡啶的含量,可有效地增加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抑制质子还原到H2这一竞争反应,使用三甲基硅烷基团[-Si(CH3)3]将有机氧化硅纳米管表面的硅羟基(Si-OH)进行封闭处理以增加疏水性。与未改性的多相催化剂以及同类的均相催化剂相比,所制备的Re-BPy0.3-NT-Me催化剂在高浓度水相CO2光还原体系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CO产物选择性(>94%)和循环稳定性,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与原位表征技术对反应机理做出了合理解释。
其他文献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新技术,在光电领域应用广泛。传统光催化剂通常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且工业需求量大等优势,但其可见光响应性较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构建复合光催化剂体系以提升其催化性能。然而,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容易出现活性位点精准调控难度大及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解决传统催化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为主要出发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微纳多级复合材料,探索其在不同光催化领域中
多相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深入开展多相流及界面现象的基础研究,可以加深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使用高速照相机、超高速直流电信号装置和高速微粒子图像测速仪,在微米到毫米的空间尺度和微秒到秒的时间尺度内,以被动和主动控制的方式,针对多尺度下的多相流动和界面现象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了T型和十字型微流控装置内弹性
学位
在溶液结晶过程中,晶体产品的晶型、晶习和粒度分布等形态学指标会对过滤、洗涤、干燥和压片等下游工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化学组成一致、晶体形态相异的晶体产品由于其微观结构和宏观形貌不同,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具有不同晶体形态的有机物系开展晶体形态学、分子动力学、成核动力学以及晶体形态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对于固体产品的晶型和晶习的调控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设
制药工业中,利用结晶手段获得100%单一晶型原料药对于“药物质量一致性评价”至关重要。然而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复杂,传统晶型转化控制策略常常导致过程放大失败。此外,药物在溶液结晶过程中受热易降解,所产生的杂质也是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普遍难题。本论文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与过程模拟仿真手段,聚焦结晶过程中的晶型精准控制与降解杂质控制,从过程机理的探究到先进控制策略的创新与应用,开展多尺度研究。  以硫酸氢氯吡格
学位
受限空间内气液相间传质过程因流体流动和气液界面受到空间限制而与非受限空间内的传质过程不同。探究受限空间内气液相间传质过程对拓展该类装置的应用、深化对气液界面传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液界面附近流体运动状态,受限空间内的相间传质大致分为两类,即以漩涡流为主的自然对流过程和以剪切流为主的气泡浮升过程。本文以狭缝内流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上述两种过程在受限空间内的传质行为。  针对第一类过程,本文
学位
CO2选择加氢是催化研究的热点课题。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由于活性高、价格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镍催化剂是用于加氢反应合成甲烷(即甲烷化)的优良催化剂,其催化性能和抗积碳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氧化锆(ZrO2)负载镍催化剂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控,显著提高了甲烷化低温反应活性和抗积碳性能。此外,目前镍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取得的催化活性很低。为了提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目前其生产方式主要以生物发酵法为主,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亟待实现原料多元化生产。我国煤资源丰富,近年来以煤为原料通过羰基化路线生产醋酸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新的醋酸下游化工产品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以醋酸为原料通过加氢生产乙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贵金属催化剂性能优异,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开发廉价、高效的Cu基醋
学位
低碳烯烃,尤其是乙烯和丙烯,在现代化学工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乙烯和丙烯主要来自石脑油的裂解,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随着石油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甲醇制烯烃(MTO)反应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石油路线来生产低碳烯烃生产方法,因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SAPO-34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低碳烯烃选择性成为MTO反应的最佳催化剂。然而,SAPO-34狭窄的微孔孔道会导致积碳的快速生成,进而使催化剂迅速失活。
先进的膜材料和膜结构是膜过程的核心,膜内通道的精密构筑与调控是优化膜结构、强化膜传质机制,进而实现高效分离过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面向碳捕集这一能源环境领域重大需求,以通道精密构筑和CO2/CH4分离性能强化为目标,提出了以二维材料为膜通道构筑单元,纳米材料为插层剂,在亚纳米尺度实现了通道的精密构筑与调控,协同强化了多重传质机制(溶解机制、扩散机制和促进传递机制),揭示了通道结构与分离性能间的构效关
学位
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关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主体,提升其素质,使其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融入发展,是促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与能力提升的两种重要教育类型,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化发展中协同共力,不仅迎合了新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