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植被建设策略是当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土壤水文物理特征的好坏决定着植被建设的成败。六盘山是这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山地水源涵养林区,研究六盘山土壤物理特性及水分状况有助于为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六盘山北侧典型背风坡宁夏固原叠叠沟小流域内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的实地观测,初步结论如下: 1.流域内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变化的调查表明: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和石砾含量都逐渐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都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小。 不同坡向中,阴坡的土壤物理性质是最好的。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容重、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有不同程度地减小。 在乔木林地、天然草地、天然灌丛、退耕地4种植被类型O-30cm土层的物理性质中,土壤容重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他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阳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 最后,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经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2.土壤水文功能研究 调查发现,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退耕地有效贮水能力(964.45t/hm~2)最好,不同坡向间的土壤平均有效贮水能力比较结果均为:阴坡(755.60t/hm~2)>半阴坡(742.57t/hm~2)>阳坡(436.85t/hm~2)。无论哪种坡向,随着坡位下降,土壤的土层厚度逐渐加厚,土壤的贮水能力也基本上逐渐增大,但在中下坡或坡底,因为人为干扰出现异常。 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中:虎榛子灌丛(1.9075mm/min)>华北落叶松林地(1.4182mm/min)>天然草地(0.9498mm/min)>沙棘灌丛(0.4923mm/min)。由于人为干扰和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坡位的土壤稳定渗透特性是中坡最好,下坡最次。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的稳定渗透速率也是不同的,占流域面积最大的黑垆土的土壤稳定渗透速率最大。 利用4种模型对流域内土壤渗透特征的模拟结果表明,Horton公式模拟效果最好,适于模拟小流域的土壤渗透。另外通过分析还得到了土壤稳定渗透速率对非毛管孔隙度、石砾含量及总孔隙度的回归方程。 3.土壤水分动态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地层纵向性态的改变会引起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在设计上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隧道更安全。探索地层纵向性态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对优化隧道设计
在IPO定价中,发行人良好的治理结构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着公司重要的利好信息.在Holmstrom和Tirole的道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外部投资者与原始股东的股权利益要求,分析公司治
汽车牌照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System,LPR)作为目标自动识别的一种重要形式,可用于电子收费、出入控制、车流监控等众多场合,从而提高交通管理自动化的程度,它的
学校教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05年6月版)选有唐代文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文章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分析语言障碍儿童视觉学习的认知特点和语料库加工的视觉化特点。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学习一门外语对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有着正向作用,语言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认知特点和优势,他
差生问题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今日的中小学里,差生的现象有增无减。在我国已有的研究中,对差生问题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成果,但是目前,对差生形成原因,无论是理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就是要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它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性把握,还应当深化为对其规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它对拓宽学生发展、交往、学习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也不能忽视有害信息和“黄毒”对学生造成的负面、消极影响和伤害。针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
数感和数感教学问题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的背景。在综合国内外一些关于数感和数感认识研究文献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