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薄膜和器件中的自旋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朝着微型化、大规模集成化和低能耗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传统半导体基电子元件,由于光刻工艺、材料尺寸、散热以及量子隧穿效应等问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单位元器件密度增长逐渐放缓,不再符合摩尔定律。因此,各类新型电子元器件被广泛的研究。其中,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以及非易失性等特点,且能够和现有半导体基电子元件协同工作,因此自旋电子学器件及其薄膜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自旋动力学。使用微磁学模拟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系统地研究了自旋纳米振荡器和新型磁子阀器件。此外,对于自旋电子学器件材料,在超薄Fe单晶薄膜中发现了增强的各向异性阻尼因子,有助于设计和制备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具体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考虑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对自旋纳米振荡器的影响,通过微磁学模拟分析了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对自旋纳米振荡器频率、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对自旋纳米振荡器的频率起到约2 GHz的调频作用,但同时会降低器件的输出功率。更重要的是,由于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的存在,自由层中诱导产生单向传播的自旋波,并且自旋波的传播方向可由外加磁场稳定调控。其次,设计并制备了Fe/Ga As/Ni Fe磁子阀器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将微波通入磁子阀器件中,分析外加微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加微波对磁子阀的性能有辅助增强作用。当外加微波频率为为3.4 GHz时,磁子阀器件的磁阻抗增强了约40%。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构建了理论模型,给出了器件性能增强的理论解释。最后,利用时间分辨的磁光克尔系统研究了Fe和Co Fe B薄膜的本征阻尼因子。在超薄Fe单晶薄膜中发现了增强的各向异性本征阻尼因子,其本征阻尼因子沿Ga As衬底110方向比110方向增大了66%,且其各向异性的本征阻尼因子与薄膜的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相关。对于Co Fe B薄膜,系统地研究了Co Fe B薄膜的厚度和外加电流对其本征阻尼因子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季风降雨影响东亚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等,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准确的季风降雨预测可以规避灾害与减少损失,但目前仍存在争议。研究与未来类似的间冰期时期东亚季风降雨的变迁与全球温度的联系,例如暖的早更新世(2.6-1.65Ma)和中布容事件之后(0-0.43 Ma)的间冰期时期,可以更好地理解季风动力学,并为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降雨的预测模型提供参数和约束。然而,这两段暖的间冰期时期的东亚季风
区域再分析数据集作为一种同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同化、预报模式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以及长时间连续性的大气最优估计数据,能够提供数据覆盖区域内具有动力及物理过程约束的多种大气状态信息。作为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的重要补充,区域再分析资料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组成全部大气数据信息集合的重要一员。借助于区域再分析资料提供的丰富信息增益,许多大气过程的现象与机理得到了验证与解释。因此,区域再分析资料有助于丰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和器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研究新材料、开发新结构成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二维材料为实现新型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机遇。作为现代(光)电子器件最基本的元素,掺杂的半导体对于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复制硅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二维材料原子层薄的特点使得它难以通过传统的离子注入法进行掺杂,进而阻碍了二维器件的发展,如何实现
动力系统是Poincare等人在经典力学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在众多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在天体力学、数值计算、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微分几何等多个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S.Aubry与J.Mather在正定哈密顿系统的研究之中各自独立发展了一套整体变分法,并由J.Mather推广到高维Tonelli拉格朗日系统,我们现在称为Aubr
SL(2,R)cocycles是动力系统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其丰富的动力学性质以及与算子谱理论广泛的联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SL(2,R)cocycles的动力系统性质和广义Harper算子的谱结构。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 cocycle的基本动力学概念和性质,包括Lyapunov指数和旋转数的定义以及可约性和双曲性。然后我们介绍了一些拟周期Jacobi算子的谱理论
Ramsey定理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由英国数学家及哲学家E.P.Ramsey提出,并且至今依然让图论和组合方面的很多学者为之着迷.它研究的是一个充分大的结构里给定子结构的存在性问题,它印证了完全无序是不可能的.Ramsey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在代数学、信息论、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很多诸如N.Alon,P.Erdos,J.H.Spencer和E.Szemeredi这样
二次丢番图方程是数论中经典又活跃的研究课题。拉格朗日在1770年证明的四平方和定理断言每个自然数(即非负整数)都可以表示成四个整数的和。本文研究自然数的二次多项式表示以及有限域上与平方元有关的置换问题。首先我们研究通用的二次多项式。对整系数二次多项式f(x,y,z)如果每个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f(x,y,z)(其中x,y,z为整数),我们就说f是通用的。我们利用了二次型算术中的Siegel-Mink
“新城”即元末朱元璋在南京所建的吴王之城,它是南京城市史及城市考古研究者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座城池。说熟悉,是因为《明太祖实录》中提及“新城”的一则史料被学界大量引用,奉为经典,成为明代南京城建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来源。说陌生,是因为在对这条关键史料的解读中,由于《明史》相关记载的干扰使得“新城”地位被抹杀,一些学者将其等同于《明史》中的“改筑应天城”,进而迈向明南京城墙及都城营建研究的领域,很少有人再去
本文中,我们考虑n维拟线性波动方程的柯西问题(?)和下述初边值问题(?)的光滑小值解的长时间适定性。这里n=2,3,(?)和(?)分别代表时空导数和达朗贝尔算子,O=Rn\K,K是一个带有光滑边界的紧致凸的障碍物,v是(?)上的单位外法向量和ε>0是一个小参数。通篇文章中我们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也就是,重复的希腊字母α,β,γ,…指的是从0到n求和。由于我们考虑问题(0.0.1)和(0.0.2)的
本文以钱大昕治元史之力作《元史氏族表》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史源、学术评价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主要有三点预期:一是通过校勘得到一个较好的整理本,二是考订《氏族表》的史源,三是评价《氏族表》的时代局限与当代价值。本文写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在乾嘉时期的历史语境下考察《氏族表》的写作及成书,二是站在今日学术发展的角度对《氏族表》进行评价。鉴于此,需要综合运用文献学、史源学和元史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在篇章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