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1/PD-L1相关糖尿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进行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科医师最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ICPis主要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抗体等[1]。应用 ICPis免疫治疗的同时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2],其中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 D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相关irAEs,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1型糖尿病(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type 1 diabetes,ICIT1D)。ICIT1D常伴随着威胁患者生命的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发生。在所有接受ICPis免疫治疗的患者当中,发生ICIT1D的主要为应用抗PD-1/PD-L1免疫治疗的患者[3]。目前尚无明确的ICIT1D发病率或患病率情况。一项持续6年的回顾性分析显示ICIT1D发病率为0.9%-1.0%[4]。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报告数据库显示ICIT1D病例数呈增加趋势[5]。目前国内关于ICIT1D的研究报道十分有限。尽管ICIT1D病例数非常少,但一旦发生则可能威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 1 型糖尿病(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type 1 diabetes,ICIT1D)与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临床资料,总结 ICIT1D的临床特征,并通过对ICIT1D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肿瘤科医师及内分泌科医师进一步认识ICIT1D。对象和方法1.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后发生1型糖尿病的实体肿瘤患者14例,同时选取我院内分泌科同期初诊的T1DM患者106例及接受抗PD-1/PD-L1治疗后未发生糖尿病的实体肿瘤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 收集14例ICIT1D患者从开始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至诊断1型糖尿病的时间。1.2 收集14例ICIT1D患者和106例T1DM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FCP)、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GADA)、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ies,IAA)、胰岛细胞抗体(Islet-cell antibodies,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antibodies,IA-2A)、锌转运体-8 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ies,ZnT8A)、尿酮体、外分泌胰酶,并定期随访患者降糖方案、胰岛功能及发生ICIT1D后是否继续用药情况。胰岛自身抗体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3 以14例ICIT1D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进行1:3配比,收集14例ICIT1D患者及42例接受抗PD-1/PD-L1治疗后未出现ICIT1D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类型、用药类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ies,TRAb)、糖尿病家族史、其他内分泌irAEs情况。2.应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ICIT1D患者和T1DM患者基线资料及比较在14例ICIT1D患者中,2例患者为肺鳞癌,2例患者为小细胞肺癌,2例患者为神经内分泌癌,2例患者为胃腺癌,2例患者为胆管细胞癌,1例患者为肾细胞癌,1例患者为骨肉瘤,1例患者为前列腺癌,1例患者为卵巢癌。14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应用抗PD-1药物进行免疫治疗,1例患者应用抗PD-L1药物进行免疫治疗。其中1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先接受了 9个周期的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随后在调整为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的第64天发生ICIT1D。14例入组ICIT1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岁,其中男性病人有8例,女性病人有6例。106例入组T1DM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1±13岁,其中男性病人有56例,女性病人有50例,与T1DM患者相比,ICIT1D患者发病年龄较晚。14例ICIT1D患者从第一次接受抗PD-1/PD-L1药物治疗到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42.64±124.47天,中位时间为239.50(129.00-354.25)天,范围从28天到434天。在可获取发生ICIT1D后是否继续用药的1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仍继续接受抗PD-1药物治疗,7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停止治疗,1例患者在停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1天后重新开始接受治疗。2、ICIT1D患者和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比较14例ICIT1D患者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症状,其中4例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血糖,4例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6例患者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在14例ICIT1D患者中有3例患者仅出现酮症,而无酸中毒,8例患者(61.5%)出现DKA。与T1DM患者相比,ICIT1D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60±1.26)%vs(1 1.1 7±3.20%)]及空腹C肽水平[[0.04(0.03,0.10)]ng/mL vs[0.32(0.12,0.59)]ng/mL]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25.05±9.75)mmol/l vs(19.42±10.24)mmol/l]和酮症酸中毒发生率(61.5%vs 37.7%)更高,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仅有3例ICIT1D患者对外分泌胰酶水平进行了检测,其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脂肪酶升高。在14例ICIT1D患者中可获取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患者有12例,有2例患者存在至少一种抗体阳性,其中GADA和ICA阳性者1例,IAA阳性者1例,与T1DM患者相比,ICIT1D患者抗体阳性率更低(16.7%vs 5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ICIT1D患者与非ICIT1D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在14例患者中有10例(71%)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内分泌irAEs,7例(50%)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其中1例甲状腺功能障碍者还同时存在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及血小板减少,2例(14%)患者出现垂体炎,1例(7%)患者出现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在42例未发生ICIT1D患者中有11例(26%)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ICIT1D患者与未发生ICIT1D患者相比,二者肿瘤类型及其他内分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BMI、药物类型、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糖尿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ICIT1D风险因素分析剔除年龄、性别混杂因素,将肿瘤类型、药物类型、BMI、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糖尿病家族史、其他内分泌irAEs作为自变量,以接受抗PD-1/PD-L1治疗后是否发生ICIT1D为因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他内分泌irAEs为ICIT1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其他内分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患者,更容易发生ICIT1D。5、ICIT1D患者随访情况在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定期至我院内分泌科检测空腹C肽水平,其中2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停止用药,另1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仍继续接受抗PD-1药物治疗。在2例停药患者中,1例患者从确诊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18个月时间空腹C肽一直低于检测水平,1例患者在确诊后209天空腹C肽水平从0.06ng/ml降至0.03ng/ml。另1例继续接受抗PD-1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确诊53天后空腹C肽水平从0.08ng/ml降至低于检测水平。14例入组ICIT1D患者均需要接受外源胰岛素治疗,且截至目前为止没有患者脱离胰岛素治疗。在可获取发生ICIT1D后是否继续用药的1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仍继续接受抗PD-1药物治疗,7例患者在诊断为ICIT1D后停止治疗,1例患者在停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1天后重新开始接受治疗。结论1.抗PD-1/PD-L1相关糖尿病多发生于药物使用1年内,患者胰岛功能下降迅速,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低,可作为分型诊断依据。2.已发生其他内分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更易发生ICIT1D。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临床急危重症,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容量超负荷、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威胁生命的一系列并发症。AKI预后不一,可进展至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AKI向CKD转变涉及多种机制且极其复杂,其中肾小管不完全修复、炎症反应、内质网(Endopl
学位
背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的患者,包括激素依赖型(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SDNS)、激素抵抗型(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频繁复发型(frequently relapsing
学位
<正>应以"规范管理、留痕管理、动态管理"为原则,构建OSA和NRA账户一体穿透式管理框架,实现充分展业、协同监管、有效监测的监管目标。近年来,离岸账户(OSA账户)与境内非居民账户(NRA账户)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宽于在岸管理的固有特性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为异常资金流动提供了渠道。对此,外汇局青岛市分局以"规范管理、留痕管理、动态管理"三原则为基础,对构建OSA和NRA账户一体穿透式管理框架进
期刊
研究背景原发性阑尾肿瘤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消化道肿瘤,此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例是在阑尾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得以确诊的,因此早期诊断率低,容易漏诊、误诊。原发性阑尾肿瘤的病理分类复杂,多年来一直缺乏统一的分类共识,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对于不同病理分类者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手术方式。此外原发性阑尾肿瘤容易扩散到腹膜腔引起腹膜转移,随疾病进展可形成一种以黏液性腹水和腹膜植入物进行性积聚为特征的临
学位
背景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转化增加、骨重塑周期缩短和骨重塑解偶联。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病因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也存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和骨量减少的现象,并可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GD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伴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不同
学位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最具有侵袭性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5年生存率为15-25%,也是与癌症相关的第六大致死原因。在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鳞状细胞癌占所有原发性食管癌的90%以上,而腺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食道癌组织学类型。我国食管鳞癌高发,根据数据统计,食管鳞癌发生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四位。近几十年来,食管鳞癌在多学科治疗方案和诊断成像方式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总体的生存效益并没
学位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的全身性疾病。近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依旧居高不下,节节攀升。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居于世界前列,局面不容乐观。我国糖尿病类型以2型糖尿病为主,随着患病人群数量增长,伴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群体数目也逐渐庞大,由此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上较为常见,是造成糖尿病人群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这一不良结局的首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和原因目
学位
研究背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是GIST最常见的部位,占GIST的50%-60%,其次为小肠占20-35%,之后是结肠和直肠共占5%及食管约占<1%。由于GIST具有恶性侵袭潜能,且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GIST无效,现有研究认为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对于小于2cm的胃GIST,若病变在超
学位
背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尤其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递增态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37亿成人罹患糖尿病,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近十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由0.9亿上升到1.4亿,这一数字的持续增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造成的身心健康威胁,而人们惯于将焦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抗体、肝功能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中的诊断价值,并对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阐述。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3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另外选取本院诊治的60例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及60例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