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在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常用中药,以根和根茎入药。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其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在早期研究中,对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是丹参根部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是丹参脂溶性的主要成分。根据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四种:丹参酮IIA、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它们均为邻醌型的二萜醌类化合物。每一种丹参酮都有其特定的药理作用。
  白血病是由染色体重排、多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观遗传调控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白血病的类型之一,是一种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L是最早明确与遗传损伤相关的癌症之一,即费城染色体,能够产生嵌合BCR/ABL蛋白。这种以费城染色体为特征的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髓系白血病细胞大量生成,约占成人白血病新诊断病例(3例)的15%。虽然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CML的发展非常复杂,涉及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表观遗传调控,其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较差,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仍存在问题。因此,阐明CML的关键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丹参酮IIA在白血病中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首先,我们使用MTT法检测了丹参酮IIA对本实验室细胞库中的13种人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丹参酮IIA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6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HL-60、K562、KG-1a、THP-1、U937、RS4:11),而对其他7种白血病细胞系(CCRF-CEM、Jurkat、Kopn-8、Molm-13、ML-2、NB4/BF、MM6)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同时检测了化疗药阿糖胞苷和阿霉素分别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对6种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KG-1a、THP-1、U937、RS4:1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丹参酮IIA联合化疗药物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接下来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探究丹参酮IIA抑制K562细胞增殖是否与诱导K562细胞凋亡有关,是否影响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发现丹参酮IIA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但不影响K562细胞周期的变化。吉姆萨染色发现丹参酮IIA能够诱导K562细胞形态发生凋亡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丹参酮IIA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了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相关蛋白(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APAF1、Cyt-c、Bax、Bcl-2、Bcl-XL、Bad)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丹参酮IIA可使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增加促凋亡蛋白Bax和Bad的表达,并将Cyt-c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从而导致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剪切,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为了研究丹参酮IIA在体内的抗肿瘤疗效,我们构建了K562细胞异种移植NOD/SCID小鼠模型,腹腔给药丹参酮IIA(50mg/kg),14天后检测小鼠肿瘤组织重量及其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大小等,结果发现丹参酮IIA(50mg/kg)可显著抑制K562肿瘤的生长,且对其他正常组织无毒性。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首次报道了丹参酮IIA在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初步探讨了其抗肿瘤机制,丹参酮IIA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抑制体内肿瘤生长。这些研究为丹参酮IIA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法律是一种体系化的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体系解释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体系解释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观点,可以分为狭义的体系解释和广义的体系解释,这其实也体现了不同的法律体系观。狭义的体系解释认为在进行体系解释时,只需要参考法律的外在体系。法律的外在体系是指依据形式逻辑建构的抽象概念式体系,这也是概念法学主张的法律体系形态。广义的体系解释认为不仅需要思考法律的外在体系,也需要考虑法律的内在体系。内在体
学位
德法合治是一个古老又常说常新的命题,在互联网时代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扁平化、破碎化的社会结构,颠覆了以往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人际关系。在互联网领域新行业、新业态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法律风险。它深刻改变了在工商业社会时期建立起来的现代民主法治基础,以法律限制国家公权力不再是互联网时代法治的唯一预设,个体自由与个体权利面临的风险要扩展到互联网组
学位
国家管辖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BiodiversityofAreasBeyondNationalJurisdiction,下文简称BBNJ)是所有国家共享的资源,但在过去数十年间,由于国家管辖外区域(AreasBeyondNationalJurisdiction,下文简称ABNJ)日益增长的商业利益,人类在该区域的活动已从传统的渔业、航运活动,扩展到生物勘探、深海底采矿和海洋科学研究等
自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要求认定我国南海海域的低潮高地不可被据为领土后,低潮高地的领土主权取得问题逐渐被国内学者关注。现有关于低潮高地能否取得领土主权的认识观点不一。重叠海域(指处于相邻或相向两国领海重叠范围内)的低潮高地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其能否适用岛屿和陆地领土主权取得方式取得主权,一直是国际司法实践和理论争议的焦点。国际法院通过对以卡塔尔巴林案为代表的数个重叠海域内的低潮高地的主权归属裁判,逐渐
学位
法律作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牵制着整个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稳定。其中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秩序的最高规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定的任何法律都必须在宪法的规范下运作,公权力为代表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都要受到宪法的调整。为了充分发挥宪法的价值和功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多项举措为我国宪法实施提供保障,为保障宪法的实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这是我国第
学位
日本早在本国核电发展初期,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制定了与原子能相关的法律法规。60年代初,日本连续出台四部法律和内阁令用以规范本国核损害赔偿制度,使日本在发生东海村核临界事故和全世界最大的核灾害——福岛核事故时,能够为赔偿受害民众、解决赔偿纠纷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使受害民众得到快速有效的赔偿。由此可见,日本核损害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其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在保障了受害民众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
学位
第三方支付下冒用型侵财犯罪是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的负面产物,其中冒用支付宝账户侵财犯罪尤为突出。梳理近三年的判决后发现,此类犯罪在司法定性上仍混乱不清,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事实层面上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定位、法律关系、财产流转路径尚未厘清;规范层面上对于盗骗区分的关键标准尚未统一。然而,在事实层面上,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属于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不属于信用卡支付、支付账户余额资金属于用户占有的数字化财物,并
事后不可罚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的研究并不透彻,难以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通过收集并分析2014年至今有关事后不可罚的91个相关判决,发现财产犯罪的事后处置赃物行为的定性问题数量最多、占比最高,问题也最突出,选择财产犯罪的事后行为进行分析有高度代表性。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解决了大多数需要运用事后不可罚理论的实践问题,其他类型的案件同样可以举一反三、迎刃而解。因此,财产犯罪的事后处置赃物行为评价就是事后不可
学位
《人民陪审员法》的出台,意味着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本次改革最大亮点的在于审判权能的重新配置,人民陪审员在七人合议庭中不再负责对法律适用问题的审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同职同权+异职异权”的“双轨制”审判权力运行模式。学界对此赞赏有之,认为此次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突破了以往职权共享的混合审判模式;批判亦有之,因为司法实践中陪审员“陪而不审”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未实现陪审员的实质参审。基
2003年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第18条和19条确立了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然而因该规定出台时法院就该类案件积累的实践经验不足,亦未依照其所借鉴的美国证券法经验进行及时的更新,致使其在虚假陈述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产生诸多困境。其中第18条划定了严格的因果关系认定区间,忽视了实践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将诸多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排除在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