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离体组织培养及其影响黄酮类物质合成因素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隶属杉科(Taxodiaceae)水杉属(Metasequoia),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为我国一级保护的特有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的发现是20世纪植物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水杉总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肥厚等作用,在针对心血管疾病开发药物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水杉作为一种可再生药用植物,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以水杉的带腋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探索了外植体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系统地研究了外植体形成无菌苗体系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同时探究苗木生长过程中影响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各种因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无菌体系建立:水杉外植体随着灭菌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降低,但同时其褐化率也逐渐升高。结果显示,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s,然后用0.2%HgCl2对外植体灭菌8mmin,可以使水杉的污染率和褐变率都保持较低水平,其污染率达到12.3%,褐变率为39.7%,并且与其他处理组合比较差异性显著。2.防褐变处理:水杉外植体接种后会褐变现象较为严重,添加附加物活性炭(AC)能相对降低褐变率。研究表明,添加0.9 g/L的活性炭对于防止外植体褐变效果最好,可以把褐变率降低到25.9%并保持较高的出芽率(21.5%)。3.水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不同的激素种类及浓度的处理中,水杉外植体大都能产生愈伤组织。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培养基MS+2,4-D2.0mg/L+NAA3.Omg/L +6-BA1.5mg/L,水杉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4.5%,初愈时间为20天左右;适宜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2 mg/L+6-BA1.5 mg/L,出芽率为30.2%。4.水杉生根培养:综合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三指标试验数据分析,有利于水杉植株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1/2MS+NAA3.0 mg/L+IAA0.1 mg/L,生根率为18.8%以上,培养30天后平均根数可达到45条,平均根长达2.56cm。5.影响水杉总黄酮合成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统计表明,光照时间对水杉总黄酮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温度,蔗糖浓度对积累效果影响最小。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就各因素对黄酮类物质合成效果而言,影响都是极显著的。综合考虑,得到黄酮积累量最高的培养条件是:蓝光光照时间8 h/d、培养温度20℃蔗糖浓度50 g/L
其他文献
介孔铈锆固溶体因可以选择性地容纳客体分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储放氧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例如汽车尾气催化净化。介孔铈锆固溶体材料的物化性能例如:孔容孔径
最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受到养殖、围垦、水利工程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湖泊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易受
甲骨文记忆展亮相悉尼7月27日,“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甲骨文记忆展”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以展示甲骨文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甲骨文复制品和
学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纺织技术的改进,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棉花产量、纤维品质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
低碳烯烃作为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基础原料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作用。传统的低碳烯烃生产路线高度依赖于石油原料,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引起了烯烃原料的短缺,迫使人们寻找烯烃
本文对离子选择电极络合单点滴定法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从理论上推导出络合单点滴定法准确度高的本质及其高精密度的来源,指出最佳滴定度与电极检测下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曾提到: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每个学习板块的学习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教师针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具体要求提出学习问题,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交流。问题情境作为课堂学习的首要过程,提问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初三学段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在学习上更是把“高效”作为首要的学习原则,因此教师在
本文研究了对二甲苯(PX)氧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氧化产物发灰现象的影响,为改善粗对苯二甲酸(CTA)的色泽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以乙酸钻(Co(Ac)2·4H2O)
热力开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有效开采稠油方式。国外的学者发现在注入的高压蒸汽会与稠油发生水热裂解反应,不可逆地改变稠油的粘度,这说明井下稠油水热催化降粘在热力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