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网络—环境可供性融合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研究——以武汉市生活性街道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快速城镇化及随之而生的城市粗放建设,导致部分生活性街道(下文简称街道)缺乏有利于人们相互交往的友好空间环境。针对该问题,传统的街道空间研究已就街道物质空间环境品质与人在街道中的行为特征等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其研究多采取人与空间环境的二元关系视角,对于影响街道中人的行为的多元要素及其构成的网络缺乏整体的关注。鉴于此,本论文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环境可供性理论进行结合,围绕城市街道空间人的社交行为及其与其他相关多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展开研究,旨在更加全面、深入地解析街道空间中人们社交行为特征、规律及其内在互动机制,并探讨这些行为特征与街道空间环境的关联关系,以期为我国规划建设更具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提供参考。在评述并融合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环境可供性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社会-空间(环境)-行为”的街道空间社交行为总体分析框架。在该分析框架下,社交行为网络由人的意图、物的可供性与社会实在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作者分别采用行为地图和社交指数对人的社交行为时空分布规律和强度特征予以描述。以此为依据,本研究采取空间句法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三条武汉的样本街道:江汉二路、江汉三路和江汉四路。根据在三个样本街道实地调研获得的视频录像、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和绘制的网络关系草图等展开如下研究:论文首先对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其发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对视频中人群的行为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得到街道空间社交行为地图和驻留时间统计数量以及社交指数的计算结果。根据行为地图,论文进一步研究阐述了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模式;同时,根据社交指数,论文对街道空间社交行为强度特征及其与街道空间品质的关联性展开了探讨。本研究发现:(1)行动者网络与环境可供性两种理论相结合,得到“社会-空间(环境)-行为”这一新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弥补传统研究的短板,更加全面的揭示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以及强度规律。(2)街道空间社交行为根据其活动类型、人数及持续时间三个维度可被归纳为八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行为而言,其网络结构和发生机制不同;在这些机制中,人既是所有社交行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行动者,也是所有行动者中关键的转译者;在八大类社交行为中,非商业性非群体性短暂性社交行为占比最高,活动类型最多。(3)在街道空间中,不同类型社交行为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模式,本研究将其概括为:常规集中型、潮汐集中型、非常规集中型、非常规分散型和非常规锚点型五种,不同模式之间社交行为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规律差异明显。(4)本研究发现社交行为强度可由社交指数表征,绝对社交指数受周末与工作日人流量变化影响,其数据的起伏变化较大;相对社交指数则受街道空间环境的可供性影响,周末和工作日其数据波动不大。总体来看,相对社交指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街道的社交行为强度。就街道社交行为强度与街道空间品质的关联性而言,对相对社交指数影响最为显著的五个街道空间品质指标是步行道宽度、休憩设施密度、店面密度、其他设施密度和人行友好度。而对绝对社交指数影响较大的街道空间品质指标是步行道宽度、护栏密度、树荫密度、街道有趣程度和色彩鲜艳度。本文将行动者网络与环境可供性理论相结合,在理论框架上力求创新,构建了“社会-空间(环境)-行为”分析框架;同时将民族志“厚描”法和拓扑学等研究方法运用到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研究中,力图全面客观的对街道空间社交行为进行描述与分析;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人群的识别与驻留时间的统计,为科学的揭示街道空间社交行为特征以及规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官员交流制度,考察政府行政扁平化改革和官员跨区域调任是否会塑造辖区内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为考察此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往文献,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研发创新的外部制度因素——政府科层结构调整及其派生的政府放权改革和政府官员的职业晋升压力内生到企业研发决策模型中,试图解释我国企业当前研发效率低下以及普遍奉行策略性创新的制度根源。本文结果表明,转型期中国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并非
学位
期刊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使员工的创造力成为组织的变革、创新和生存的潜在资源。作为创造力的重要维度之一,突破性创造力因为能够为组织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而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有关突破性创造力的前因研究更是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探讨员工个体变量对突破性创造力的影响,较少研究关注领导行为风格对员工突破性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授权型领导,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简称JD-R模型
学位
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专业教育,在培养高等医学专门人才、保证城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溯和梳理中国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历史,分析中国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发展改革的问题,探索发展改革策略,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高等医学
学位
期刊
期刊
背景: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进行性肾病的共同病理学特征,最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促进肾纤维化的重要分子机制,它是指上皮细胞在外界病理损伤因素的刺激下,失去上皮细胞的某些特性,同时获得部分间质细胞特性的生物学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是肾实质的主要细胞,对
学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AHs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经代谢和转化后形成单羟基多环芳烃(mono-hydroxylated PAHs,OH-PAHs)代谢物,随尿液和粪便排出。除了可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外,PAHs还与早期心血管损伤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学位
期刊
在分析哲学方法的影响下,近年来对康德判断理论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分析性的形式——即,剔除所谓“心理学、形而上学的方面”,对其中的特定概念进行批判性的解读。然而,诸多争论随之而生,以至于掩盖了康德判断思想的真正价值。唯有通过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争论方可得到平息;价值方可得到彰显。本研究以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为线索,以其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综合性地重构了康德的判断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历时、共时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