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碳源调控/磷回收强化脱氮除磷系统(BBNR-CPR)脱氮除磷的影响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去除废水中氮、磷等元素经济有效的方法依然是生物法(Bio-nutrients removal, BNR);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更着重于开发废水中碳、氮、磷等资源的回收利用,发展可持续性的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的新工艺。本课题组研发了碳源调控磷回收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BNR-CPR)可以实现碳源和磷源的资源化回收利用。该系统运行过程,主体反应器在实现采用生物膜法蓄磷/回收磷,通过补充外加碳源大幅刺激生物蓄磷反应器的释磷量的同时,在生物膜内贮存胞内碳源(聚羟基烷酸酯),为后续脱氮除磷过程提供补充碳源,做到“一碳双用”。 由于季节性温度变化引发的冬季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达标是目前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普遍面临的难题。而本课题组通过重复性实验发现,采用BBNR-CPR工艺,反应器可以在冬天条件下稳定运行;由于PHA是细菌等在营养物失衡调节下合成的胞内能量贮存性物质,可在细胞应对有毒、辐射、低温等环境中提供能量。此外,生物膜工艺微生物合成的胞外多聚物(EPS)的含量远高于活性污泥工艺。有鉴于此,本文旨在研究温度对碳源调控/磷回收强化脱氮除磷系统(BBNR-CPR)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果:
  (1)研究温度对BBNR-CPR反应器脱氮除磷的影响。连续监测 反应器经过常温、中温和低温阶段,发现反应器在常温条件(22±2)℃,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了 9 6%±5%,总氮平均去除率 6 5%±11%;而
  在低温条件(12±2)℃氨氮平均去除率为 81%±12%,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9%±11%;总磷基本不受温度影响,总磷平均去除率为91%±6%。实验中还发现,通过碳源调控磷回收的运行模式,可以增强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在反应器磷回收周期内,磷回收后的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磷回收前。
  (2)研究温度对BBNR-CPR反应器中的生物膜内细胞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影响。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BBNR-CPR反应器内的 EPS 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且低温条件下的生物膜内多糖含量升高得最快,但生物膜 EPS 的蛋白质含量仍然高于其多糖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好氧末低温条件下的细胞形态,生物膜内自养和异养细菌的细胞壁表面有形成且明显可见的 TB-EPS,厚度为 0.14 um和0.25 um。
  (3)研究 BBNR-CPR 反应器生物膜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反应器磷回收前后的实验数据分析、采用反应器生物膜在不同温度与碳源条件下的间歇实验发现,BBNR-CPR 反应器合成P HA的种类受碳源的影响,用丙酸钠作为碳源时,生物膜易合成聚羟基戊酸酯(PHV);而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时,生物膜易合成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膜合成PHA和消耗PHA的量受温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碳源和反应时间下,低温合成的P HA和消耗P HA的量均低于常温。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低温好氧末细胞形态,可以发现除磷菌体内贮存了大量的聚磷颗粒和过量的P HA。
  (4)采集反应器低温条件下获得的生物膜,用它们进行间歇实验探究预贮存P HA的混合菌群耐低温特性。发现生物膜预贮存P HA的混合菌群可以减缓温度对菌群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和P HA 含量对营养元素去除率的皮尔逊关系,发现生物膜对营养元素的去除率与P HA含量显著相关。
  (5)通过16s RNA手段检测分析BBNR-CPR不同温度阶段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分布特征。发现了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反应器生物膜内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菌属Candidatus_Competibacter,Thauera, 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Run-SP154 ,Candidatus_Nitrotoga被大量富集;根据已有文献,发现这些菌属都具有合成和贮存PHA的能力,说明选择性富集能够合成贮存P HA的能力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聚磷菌和聚糖菌是反应器生物膜内(自养、异养)混合菌群在应对温度下降这一环境因素影响时的重要生存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范围内聚烯烃产业结构的调整,茂金属催化剂及其生产的高端牌号聚烯烃产品的产能占比将快速增长。研究茂金属(及后茂金属)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条件对所得聚烯烃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能进一步了解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理,进而促进新型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最终指导新型聚烯烃产品的可控制备和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以乙烯和1-己烯配位聚合(共聚)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聚合条件和催化剂的改变,制备了一系列支化聚烯
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以不同装填率的膜吸收器为设备,采用气液两相逆流流动,气相在纤维外流动,液相在纤维内流动的操作方式,研究了以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MDEA/MEA混合物的水溶液以及纯水为吸收剂时,CO在膜器中的吸收规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收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膜吸收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膜吸收过程的传质微分方程,给出了差分解法.由此模拟计算了不同吸收液对CO的吸收过程,
学位
MgNi贮氢合金以其比容量大、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常温下动力学性能不好和碱液中循环寿命差是制约其在氢镍电池领域应用的两大关键问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研究了MgNi合金的制备工艺,并系统研究了元素替代(MgM(M=Mg,Al,Ti)Ni)、表面处理(镀Cu、镀Ni、镀Ni-Co和F化处理)、球磨处理(球磨MgNi、球磨MgNi-10wt﹪Ni和球磨MgNi-10wt﹪Co)和它们
学位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铁量丰富。目前,尚无合理技术实现赤泥的综合利用,主要采取堆存的消纳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铁碳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印染、制药、石化、焦化、农药、电镀等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铁碳微电解填料一般采用直接还原铁粉/铁屑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生产成本较高。  本文以高铁赤泥和无烟煤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还原焙烧法制备铁碳微电解
南方离子型稀土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硫铵浸矿剂,导致矿区范围产生大量含氨氮的矿山尾水,严重污染矿区及流域的地表水环境,控制稀土矿山尾水污染已经成为离子型稀土矿聚集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难题之一。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有机碳源极缺,低C/N特征明显。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虽可应用于此类废水的处理,但需投加大量的甲醇或其他有机碳源,导致处理成本高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应用新的废水生物脱氮技
本文以龙川江铜冶炼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实地勘探、试验测试和分析论证等手段,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首先,研究区模拟污染源泄露事故具有普遍性,但污染物自身性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具有个别性差异,在污染羽面积、污染物运移距离、污染源浓度值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其次,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与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收集的数据,输入并验证模型,假设研究区的污酸处理站沉淀池底部、硫酸储罐区酸库的防渗层破损,发生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及关键元素循环的驱动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受人为活动、环境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与植被组成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与植被动态的关系有助于为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竹子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种植,但由于缺乏管理,竹林扩张现象及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了探明有机肥施用对稻田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与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湖南省宁乡县典型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0%有机肥+化肥(LOM)和60%有机肥+化肥(HOM)5种处理,采用18O-H2O、Microresp TM技术、荧光定量PCR、PLFA等技术,分析分蘖旺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碳源利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优异的储能装置,在利用超级电容器储能的同时,离子会在超级电容器电极表面富集和存储,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因此在环境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水中的电容去离子。电容去离子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咸水淡化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电极两端施加电压,以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在带电电极的界面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实现除盐过程。基于此,可发展超级电容器去离子的新型脱盐技术。为达
学位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影响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过去对于MBR中膜污染的研究主要包括膜的结构性质(孔隙率、亲水性、粗糙度等)、运行条件(曝气强度、膜通量等)和微生物特性(污泥质量浓度、胞外聚合物、溶解性物质等)。在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特性研究中,多集中于整个膜组件的装填密度对膜污染的影响。而在组件中单根膜丝的污染情况、通量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