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视角下的功能混合街区空间要素解析——以福州鼓楼区为例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规划实践证明,功能混合是城市的本性所需,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结果,功能混合开发成为我国存量规划背景下实现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活力往往被视为城市空间品质的评价标准,人群活动是活力的外在体现。因此本文基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以街区空间要素与人群活动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Person相关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归纳影响街区活力的空间要素,进而总结功能混合开发的空间设计策略,以此达到提升街区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空间集约的目的。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述,将人群活动特征作为街区活力的外在表征,以功能混合开发的空间环境要素作为影响街区活力的空间载体,并从城市形态学视角将街区空间要素分为功能、街道、建筑三个系统,以此提出功能混合开发的街区空间活力量化解析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以福州鼓楼区为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通过POI数据、建筑矢量数据、OSM路网和百度热力图数据等多源数据对研究范围功能混合开发的空间要素和人群活动现状进行定量识别与解析研究,建立解析街区活力和空间要素的数据库。同时根据福州鼓楼区街区活力的静态强度和动态变化特征将研究范围内的街区分为高活力稳定型、高活力波动型、低活力突变型和低活力提升型四类活力街区。再次,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和Person相关性分析模型,将街区空间要素指标与活力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功能混合开发的空间要素对街区活力的总体影响和差异性作用。最后,归纳福州鼓楼区街区空间要素对人群活动的影响要素和内在规律,并从功能系统、街道系统、建筑系统三方面提出功能混合开发的规划策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出发,提出功能混合街区的活力解析方法,为功能混合开发策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分析方法方面,丰富了功能混合开发的街区尺度研究,并将新技术与传统规划理论结合对空间要素和活力进行量化测度,补充了功能混合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在实践层面,以提升街区活力为目标导向,从影响活力的空间要素出发,探索功能混合开发实施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光学交换、光通信、信号处理、核聚变、安全信息贮存以及现代军事等领域中有着潜在而广泛的应用。随着超快激光器和非线性测量技术的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始致力于探索、设计、合成具有良好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新材料,尤其是光限幅材料。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光限幅材料有金属类、半导体类、有机染料等。而具有高度定制化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这方面的应用报道却比较少。本课题选用表面配位金属-有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现有城乡规划体系尚不完善,传统的村庄规划大多从宏观的层面关注村庄的发展与建设。一方面,乡村规划内容以文字条文为主,用语过于专业化,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乡村设计正在起步,规划控制缺乏弹性,设计实施难以深入,导致乡村建设失控无序,设计问题层出不穷。导则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控制工具,然而现有的设计导则,大部分是针对城市而制
学位
偏振光探测器在光学和光电子器件等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二维材料是组装偏振光探测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传统的二维无机材料存在合成工艺复杂、器件集成繁琐和难获得大尺寸晶体等尚需改进之处,而二维多层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结构各向异性强、合成条件温和、晶体易制备和相稳定等优势,已逐渐发展成为偏振光探测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候选材料。本文以三维钙钛矿AMX3为骨架模板,将芳香胺作为层间阳离子,通过“
学位
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情结的情感维系。伴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发展,聚落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下,传统聚落及其建筑面临着衰落乃至断续的危机。研究传统聚落及其建筑形态是对地域历史文脉的延续、建筑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劳动人民的营造智慧和乡土基因的传承。椿阳村传统村落位于戴云山脉下,隶属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属山区河谷地形传统聚落。村落位于大樟
学位
传统村落在选址、布局、营建等空间营建中颇具传统智慧。伴随国家文化自信、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传统村落价值的挖掘日益受到重视。流域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扮演交通枢纽这一重要角色,是地理、文化高关联度的人聚单元。大樟溪流域是福建省中部传统村落分布的高集聚区,具有高山广水茂林、多元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研究传统村落空间营建智慧的典型地域单元。在此背景下,研究大樟溪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有助于从区域角度、系统性挖
学位
近年,雨洪、内涝灾害频发,传统聚落却能“独善其身”。一方面得益于“靠山、临水、让田”而居的传统聚落择地智慧;另一方面源于先民在长期的水资源管理、与洪涝灾害相斗争中积累的一系列低影响、多功能复合且暗含生态理念的在地理水智慧。本研究以福建省山地型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梳理与呈现其在防洪、排涝、用水等方面的理水模式与营建智慧。探究区别于城乡“雨污收集-输送-污水处理-排放”的有组织、集中快排的排水组织方式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城市化的发展,生产力与资本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聚落的发展节奏被彻底打破,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的乡村聚落,已经成为新时期不平衡发展的牺牲品,乡村内部逐渐衰败,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逐渐激化。自2013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伴随国家的政策推动广泛地走向人们的视野,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进一步肯定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提出了实
学位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城市公共空间对居民健康的作用停留在通过强制性规范、标准及导则来保障基本的环境卫生与活动安全,在提升健康状态与引导健康行为方面尚显不足。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慢性病频发以及“非典”、“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对抗未来疾病风险的能力,积极主动的保健意识开始觉醒,城市公共空间急需调整以适应居民愈发强烈的保健需
学位
城市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区域,城市空间的低碳转型是降低城市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空间形态对城市物理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深刻的影响了城市能源使用。住宅建筑周边空间形态与居民室内环境联系最为密切,对降低住宅能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对于不同气候地区住宅周边空间形态对住宅能耗作用关系的差异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连江县(夏热冬暖地区)和长兴县(夏热冬冷地区)为案例点,定量
学位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脚步,城市精细化治理成为治理现代化重要且紧迫的落脚点,城市发展也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更多的挑战。传统基于千人指标、服务半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已难以满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