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约教育是我国从古至今的永恒话题,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要求,节约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等也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节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也是节约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内容发展化、手段信息化、资源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有利于改变当前高校内部及社会上存在的浪费现状。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的是关于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内容,对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研究不够充分和系统,只有明确节约教育的培养目标、节约教育的主体、节约教育的具体内容等,才能发挥社会、传媒、学校、学生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合力解决大学生节约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节约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首先要明确时代要求,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节约理念、发挥传统节约育德功能,重塑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消费观念、结合艰苦奋斗精神共同塑造新时代节约型人才。重新定义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为培育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节约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大学生节约意识得到增强、节约知识比较丰富、节约行动相对落实不错,同时也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节约观念和行为的脱节、学校节约系统的不完善、家庭节约教育不到位、以及校园内外节约教育软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当下大学生节约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值得深究,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西方消费主义的渗透、大众媒体的助推、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的消费心理都对节约教育的开展造成不可避免的挑战。面对现实条件的限制和价值发展的追求,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治相统一、价值超越与现实存在相统一、继承守正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优化工作路径,寻找新时代大学生节约教育的开展方式,探索大学生节约意识向节约行为转化、进一步完善大学节约教育体系、提升家庭节约教育的辅助作用、营造覆盖整个社会的节约氛围的有效举措。
其他文献
水、能源和粮食作为国家发展所需的战略基础资源,众多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皆需要水、能源和粮食。水、能源和粮食不仅满足人类社会和生产活动的基本需要,还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水、能源和粮食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并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然而,目前随着资源需求量有增无减,供给压力不断增大,水、能源和粮食的系统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水、能源和粮食三者的纽带关系更加复杂且更加脆弱。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态地位突出的长江流
学位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具体建设实际,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学说。在国际上,“苏共二十大”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由“波匈事件”所表现出的局部矛盾激化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而国内“三大改造”完成后新出现在人民内部的一些矛盾问题,促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最终形成。目前学界对《关于正确处理人
学位
现如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儿童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书本知识,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审美、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当下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逐年递增,发展学生个人、让学生成为更加全面且优秀的个体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样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校园室内空间环境对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起点,也是重点和难点。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产品最广泛的生产者,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存在天然的缺陷,如何在确保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是政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农民
学位
水伦理来源于人类涉水活动实践中实际呈现的诸多伦理问题,是处理人与水之间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其内容和特性以人水关系的应然性认识为前提,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与生态伦理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但人水关系的特殊性又使水伦理拥有了自身独特的问题域和理论域。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伦理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演变规
学位
江苏历史文化名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是我国古村落当中更具文化特色、更有代表性的村落。江苏省降水丰沛、水网密布,该地区历史文化名村与水体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更新也在不断进行,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村落更新存在过度商业化、景观同质化、景观维护难等问题,而水体景观则存在水体自然景观退化严重、水体人工设施的废弃、
学位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和构筑物增多,自然地表向硬化地面转化,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导致热环境恶化,加大了能源的浪费,严重危害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缓解城市热岛,改善微气候,节约能源的绿色优化设计成为城市规划领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危害的研究尚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微气候研究主要聚焦于挖掘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提升人群热舒适度,对高温易感人群的情绪健康关注较少;在节约能
学位
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点上,素有“吴头楚尾、江淮名邑”之称,作为联系南北的交通枢纽与全国盐业销售的重镇,扬州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繁荣。清代的扬州依靠盐业中心的地位,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其园林形成了“城市山林”与“湖上园林”两大类型,在江南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盐商、官员的推动,雅集活动也在扬州园林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城内以私家园林小玲珑山馆的“精英化”雅集为代表,城外则以瘦西湖“公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逐渐增加,农民工作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特殊就业群体,其就业空间已成为研究城市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然而,农民工相关就业空间研究一直受到“性别无涉”观念主导,有必要从性别视角进行农民工就业空间演变差异特征的相关研究。本文在现有农民工研究、女性就业空间研究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性别差异为贯穿视角,以南京主城区范围内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9年、20
学位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思政教育都有重要的部署。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教师要做到“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不断推进学校思政课程的建设。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