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方言》语言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兴宁人罗翙云所著的《客方言》成书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研究客家话词汇的专著。全书对971个客话词汇进行训释,旁征博引,给后人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客家方言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客方言》出版后得到了包括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内的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客方言》进行过具体、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这本著作,分别是:罗翙云和《客方言》、训诂内容、训诂方法、客音存古、成就与不足。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客方言的文献著作和目前学术界对《客方言》这本书的研究情况。第一章概括介绍了作者罗翙云的生平、求学态度、论著和《客方言》这本书。第二章对《客方言》这本书的训诂内容进行研究,包括释义、辨明文字异形、注音和考证本字四个方面。第三章阐述了《客方言》这本书使用的训诂方法:据古训、破假借、因声求义、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释。第四章论述了《客方言》一书对客音存古规律的总结,包括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日纽娘纽归泥纽、耕青韵与真谆臻韵通、庚阳韵不分、江韵与东韵同、保留闭口音、凡去声字皆转为上声字、无撮口音等九个特点。最后文章对《客方言》的成就与不足作了总结。它的成就表现在:第一部较为规范和条理贯通的客家话词典;从理论上较系统地探讨和总结了客家方言和上古音的联系,证明客音存古和反证清人一些上古音的论点;在吸收明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释词义的特点。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词条不齐全、释词体例不一致、引用文献出错、术语使用不严谨、释词不准确、滥用通转原则等。但,瑕不掩瑜,《客方言》无疑是客家话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其他文献
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发现,某乡镇一位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不仅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各村村部大院公布,还将手机号码印成卡片分发给群众,老百姓要办理一些诸如转移组织关系、开证
“通信”散文是中国报刊文体演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既蕴含传统散文的气质,又渐显新闻报道的元素。清末民初,《申报》“通信”散文已成为《申报》文字版块中最重要的内容,“通
学位
1994年。首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正式登陆中国,自此而后。中国每年都会引进大约十部进口“大片”。《泰坦尼克》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高票房收入,使大片在中国电影市
本文选取处于中古末期的《佛本行集经》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对《佛本行集经》语句节奏类型和节奏调控手段的描写,管窥汉译佛经语句节奏的基本概貌及节奏特征对汉语的影响。 
本文从共时的角度,研究“V/A了去”结构。在“V了去”结构中,“了去”结合在一起,表达趋向补语的方向意义,以及强调结果补语中的存在意义。而当动词V内部结构为动补结构或者本
直立穗品种辽粳326(A1)在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群体叶片开张角度的动态变化、群体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均比弯曲穗品种奥羽316(A2)有优势;无序分布(B1)在群体叶面积
禹的神性和来源问题肇端于“古史辨派”的领军人物顾颉刚在“古史辨”讨论初期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顾颉刚在该文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学位
期刊
本文从比较视野出发,试图揭示出颇具古典之美、且在当下能时时引发思古之幽情的越剧,实际是一个晚至近代方才诞生、并且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跨文化产物。今日我们看到的成熟形态
学位
动态、事态助词是翁源客话中颇具特色的词类。这两类词既能反映翁源客话保存古代、近代汉语的情况,又能呈现汉语实词“语法化”的部分发展历程,因此动态、事态助词研究具有一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