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与《神箭》中阿契贝对非洲身份的重构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努阿·阿切贝是尼日利亚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他的作品致力于纠正被扭曲的非洲形象,恢复非洲人民的自信心和尊严。他的小说代表作《瓦解》、《动荡》和《神箭》合称非洲三部曲。《瓦解》是非洲文学中被广泛阅读的作品,也被认为是对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一个回应。《神箭》在题材和时代背景上都紧接《瓦解》,两部作品一同再现了殖民统治前中后期尼日利亚伊博族人民的生活图景。研究者认为,把《瓦解》与《神箭》结合有利于对阿契贝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方式进行更深入更完整的探索。因此,本文通过《瓦解》与《神箭》来探讨阿契贝对非洲身份的重构。本文以《黑暗之心》中的非洲形象为背景,从自然、人民和文化三个层面出发,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阿契贝在《瓦解》和《神箭》中如何纠正被扭曲的非洲景象,填补西方话语中关于非洲人民和非洲文化的空白,从而对非洲形象进行重新塑造。本文认为,阿契贝通过《瓦解》和《神箭》展现了一个更真实、更多元、更有活力的非洲,与西方文学世界进行了一场有效的沟通,弥补了西方作品中对非洲认识的不足,加深了西方对非洲的了解。
其他文献
程度副词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之一。相关文献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很多,但将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分开研究的较少,从国别化习得研究角度进行专项研究的更少。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考察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的习得情况。  本文主要对老挝留学生绝对程度副词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调查了学生学习绝对程度副词时的习得偏误,对习得偏误类型进行了划分,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对习得偏误成
汉语和蒙古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蒙古国留学生学习结果补语时,时常出现各种类型的结果补语偏误,而结果补语是汉语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是蒙古留学生学习的重点。由于结果补语本身的复杂性及蒙古留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蒙古留学生在使用结果补语过程中经常出现偏误。因此,笔者作为蒙古留学生,以蒙古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在哈高校
作为一名蒙古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和研究中,越来越发现作为熟语之一的成语,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因此,我们将汉蒙成语对比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之所以选取汉语和蒙语中的动物、人体、数字三类成语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三类成语在汉蒙成语中运用范围广,蕴意丰富,且在留学生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因此从动物、人体、数字三个方面分别从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汉蒙成语在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喻体和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近几千年来,汉语言和汉文化凭借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风格迥异的形式,影响着周边国家,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强大的传播态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显突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多国的重视,成为国家总体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作为一名来自也门的留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中
学位
“第四种剧本”是“十七年”文学中特殊的文学现象之一。它发生在1953-1957年。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作家心态,这批剧本表现出了独特的面貌。但在当代文学史上,出于建构历史的需要,“第四种剧本”一直被当作“异端”来看待,它的异质性几乎成了其独特面貌的全部内涵。二元对立思维造成了这种片面的认识。因此,对“第四种剧本”的研究要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注意到多因素互相缠绕的状况,在深度和广度上追求一
学位
2007年,形成性评价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CMoE, 2007)为载体,正式进入中国大学英语教育评价领域。该政策的引入改变了风靡全国三十年且影响大而深远的、典型的、大规模标准化测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评价领域独统江山的局面,而形成性评价则在十年间逐步演化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对大学英语课堂和英语教育产生着影响。本文将着重研究“过程评价”对大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探讨虚拟空间话语的身份建构,但对朋友圈话语身份建构的研究相对鲜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发布的话语实践,目的在于探讨微信用户如何利用其话语实践激活、协商和建构其身份,从而对建构的身份类型和背后的机制形成全面认识。本研究作者在其及10位朋友的朋友圈中通过截图方式收集了785条语料,由于一条语料可能包含多种身份类型,综合分析这些话语实践,共总结出1046个身份类型
学位
国家形象对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我国关于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建,而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够丰富。加强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对提升国家话语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会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
学位
隐喻在国家话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国家话语的海外传播中,译者准确地理解其中的隐喻并进行恰切的翻译,是有效传达国家意志的必要前提。  为使国际社会接受我国的全球治理理念,话语生产者倾向于借助隐喻构建国家话语。本论文运用语篇隐喻理论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语篇隐喻及其翻译,试图考察在我国外交话语和精神文明话语中,隐喻是如何惠及语篇组织的,相关隐喻又该如何翻译。首先,本论文作者选出外
学位
本文探讨了六部19世纪英国小说及其为母语非英语的高中和成人读者设计的简写本在词汇丰富性方面的差异,旨在回答两个问题,即1)、小说原著和简写本在词汇密度、词汇多样性和词汇复杂性方面有哪些差异,2)、哪些简写策略导致了这些差异。  本文总结了前人在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词汇丰富性理论下提出的简化方法,并运用词汇丰富性的理论作为框架来探讨问题。研究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语料来构建原著语料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