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研究 ——基于空间与功能视角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郊区作为以服务城市为主要功能,与城市联系密切的城乡过渡区域,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展,其功能内涵和空间范围也在不断变化。郊区的过渡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等多个宏观战略实施的空间载体,从而使郊区功能及其空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着复杂的演化过程,准确把握这种演化规律,有利于科学的引导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分析郊区功能内涵和空间演化特征及过程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郊乡村转型的“区域—村域”两个尺度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遵循“概念—特征—机理—模式”的研究范式,以西安为例,开展了大城市郊区以土地利用转型为表征的城郊功能转型研究。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郊区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乡村转型特征,解析了影响城郊乡村转型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城郊乡村发展模式。本文形成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其对郊区需求的变化,郊区的空间范围与功能结构不断地发生演化,各种功能空间也不断地发生位移。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并协同增减是郊区乡村土地利用演变的总体特征,并体现在功能用地面积变化、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和空间圈层波浪式外扩位移等多个方面。期间,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活配套和生态服务四类功能的服务能力与价值均不断提高。其中,农业生产功能由粮、蔬生产基地转变为果、蔬、粮综合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功能在乡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降低,生活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构成则日益丰富。农业生产功能空间形成“圈层+板块”的分布格局,工业生产功能空间集中化和规模化态势明显,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则在特定化与泛在化的基础上呈现出综合化特征,生活功能空间则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且距城市越近转变越明显。城郊乡村区域主导功能经历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生态服务”的转变,中心城市空间与功能的拓展,都市区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是城郊乡村功能演变的主要原因。(2)从构成城郊乡村的基本单元——村域尺度考察,其功能与空间演变除符合前述郊区整体特征外,由于各村间区位交通及资源禀赋的差异,还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类型。其中,近郊区村域依托良好的交通及区位条件,形成了旅游休闲或乡村工业为主的村域功能,并由于村域自身及周边资源禀赋差异出现了多种经济类型(如农家乐、文化旅游、纸箱加工、家具加工等);远郊区村域的功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部分村庄依托其周边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休闲服务功能。不同功能类型的村域形成了与之匹配的用地结构和农户收入结构,但微观村域的消费观念和关系网络并未随功能演变和农户的收入变化而出现明显分化。(3)大城市城郊乡村功能与空间演变是规划政策调控下的空间用途管制与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有效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内外互馈”机制下实现“路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郊区功能的变化导致空间响应,推动功能空间演变。其中,郊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应遵循生态地租的理论指导功能空间布局。“内外互馈”机制包括外部动力主导下影响城郊乡村转型各要素之间的“内外互动”机制和城郊乡村“区域—村域”的“作用反馈”机制。内外互动机制是指在外部动力主导下,“自身条件—外部环境”要素综合作用改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引发城郊乡村区域空间及其表征的功能演变的“自上而下”复合作用过程。不同影响因素在城郊乡村转型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用反馈机制是指上述外部影响因素作用于不同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条件的村域,改变村域的发展要素构成,实现村域功能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构筑宏观区域整体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微观村域“自下而上”“螺旋上升”式反馈过程。所谓路径创造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城郊乡村发展突破了对计划经济时期集体经济制度下的乡村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乡村发展路径创造——城郊乡村功能转型及其空间响应。基于西安郊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断提高的特征,本文提出西安城郊乡村生态地租竞租曲线的假设,在这一假设下付租能力呈现出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增加先快速下降,转而逐渐上升的态势。(4)城郊乡村不同村域所处的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导致驱动村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就西安郊区而言,存在包括政策驱动、技术驱动、需求拉动和综合驱动四类乡村发展模式。不同乡村发展模式对应的典型村域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互动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特征及空间结构。
其他文献
在煤气化和精炼中,含有大量腐蚀性的水溶液或废水。这些废水还要通过管道和设备系统进行处理。侵蚀离子的存在,例如Cl-,在高温会导致工艺钢管和设备腐蚀。通常,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在工业中的利用率正在上升。不锈钢在不同行业领域可用于同腐蚀性介质接触的容器和实施。此外,为了减轻腐蚀,工业上也需采用无机和有机缓蚀剂对腐蚀进行抑制。本文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煤气化炉激冷段中硫酸盐(SO42-)离子对不锈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藏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储层岩石学及微观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原油成藏时油气运移的阻力和动力、原油运移的输导体系。在此研究基础上,以石油地质成藏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该区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取得的认识有如下几点:1.姬塬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沉积
地球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着岩石物质和应变的不均一性,并且发育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构造变形。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多尺度构造模拟的方法-MOPLA,本次研究中以L构造岩的成因研究为例,通过多尺度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性质岩石块体中岩石的应变行为,并且将多尺度构造模拟方法应用于商南-丹凤一带的秦岭岩群及丹凤岩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背景的分析中,研究认为:(1)岩石块体内的变形场不能直接等同于岩石块体外
跨膜通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神经信号传导、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基础。跨膜通道的种类广泛、结构精确,目前已被应用于探究动作电位、物质跨膜运输以及纳米通道单分子技术等领域。尽管如此,由于孔径大小固定、单体/亚基数目单一,跨膜通道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跨膜通道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特别是α-螺旋跨膜通道(例如钾钠离子通道的亚基通常含多个跨膜结构域),使得跨膜通道的尺寸很难直接进行调控。此外,跨膜通道的整
作为大洋地壳和岩石圈上地幔的残块,蛇绿岩是古老大洋存在的直接证据,往往记录着与大洋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地质信息,更是探索古大洋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受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制约,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蛇绿岩的基性岩类,而对超基性岩石单元的研究始终较为薄弱。超基性岩石相关研究工作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蛇绿岩、乃至整个大洋演化和造山运动的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是我国“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长组中下组合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姬塬油田深部层段石油勘探开发备受关注的新层系。铁边城区块位于姬塬油田东南部,延长组中下组合的长8、长9油层组在J51和W554等多口探评井试获工业油流,显示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对其储层条件、成藏和富集分布规律等研究薄弱、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本文采用钻井地质、岩心描述和样品测试数据约束下的测井解释、储层地质建模与油藏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开展了研究区
型理论是高阶逻辑,模糊型理论是对型理论模糊化的结果.因此,模糊型理论是高阶模糊逻辑.EQ-代数是高阶模糊逻辑所对应的真值代数结构,它的提出为模糊型理论提供了更为一般的真值代数结构.本文对基于模糊型理论的逻辑与代数系统进行研究,包括:EQ-代数的前滤子的根理论、monadic EQ-代数及其对应的逻辑系统、相等命题逻辑及其扩张系统.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简要概括如下:1.利用代数的方法处理模糊型理论可证公
特殊矩阵是矩阵论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和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将运用组合的一些方法,特殊矩阵的结构及相关性质,并结合数列及多项式的性质,研究特殊矩阵的谱范数以及Chebyshev多项式和Legendre多项式的一些算术性质.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包含广义k-Horadam数的几何循环矩阵和r-循环矩阵新的较好的谱范数上下界估计;参数r取值为r=1时,即可得到关于广义k-Horadam数
众所周知,关于二项指数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解析数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研究其上界估计问题.本文利用二项指数和的性质,结合特征理论以及同余理论,研究一类特征和的递推性质、二项指数和的均值以及特征和与二项指数和的混合幂均值问题.作为应用,进一步研究Lucas多项式的幂和问题及其整除性质,以及同余方程解的问题.确切地说,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第二章研究了一类特征和Ak(h,χ1,χ2,…,χk;p
抗生素的过度及不规范使用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关注的问题。细菌耐药的主要机理之一是生产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βLs)。因此对MβLs的实时监测与抑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从MβLs活性监测、活性抑制、结构解析等方面进行了以下四部分工作:1、发展了一种简单且无损的UV-Vis方法,用于耐药细菌活菌体内MβL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