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斜接圆棒榫接合性能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章对柏木研究、榫接合性能研究、有限元法应用等方面做了总结与介绍,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试件进行加工和组装,形成以双圆棒榫连接的柏木斜接构件。将柏木斜接构件中圆棒榫的榫心距、直径、长度作为三个自变量,分别对不同水平的榫心距试件、直径试件、长度试件进行了极限抗弯强度和极限抗拔强度试验,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ANSYS有限元模拟验证。综合得出以下观点和结论:(1)适当减小两圆棒榫的榫心距,能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更高的极限抗弯强度。柏木斜接构件的极限抗弯强度(P)与榫心距(A)的关系,可以用P=-19.525A+2332.3来预测,准确率为97.8%。(2)将两圆棒榫的榫心距安排在28mm至32mm之间,能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较优的极限抗拔强度。柏木斜接构件极限抗拔强度(P)与榫心距(A)的关系,可以用P=-2.4732A~2+145.75A-1445来表示,准确率为95.75%。(3)两圆棒榫的直径取10mm或10mm至12mm之间,能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较优极限抗弯强度。柏木斜接构件极限抗弯强度(P),可以用直径(D)作为自变量的一元二次关系式P=-50.312D~2+1076.3D-3011.7来进行预测,准确率为97.23%。(4)将两圆棒榫的直径取8mm或取在8mm到10mm水平之间,会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较优的极限抗拔强度。柏木斜接构件极限抗拔强度(P)与直径(D)的关系,可以用P=-12.469D~2+229.06D-359.54来表示,准确率为94.26%。(5)两圆棒榫的长度取50mm左右时,能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最优的极限抗弯强度。柏木斜接构件极限抗弯强度(P),可以用长度作为自变量的一元二次关系式P=-2.5017H~2+251.95H-4199.4来预测,准确率达99.83%。(6)两圆棒榫的长度取50mm左右时,能使柏木斜接构件获得最优的极限抗拔强度。柏木斜接构件极限抗拔强度(P)与长度(H)的关系,可以用P=-0.39H~2+37.303H-118.07来表示,准确率为96.14%。(7)破坏强度和位移相对值是试件破坏现象的直观反映,ANSYS软件有效验证了直径试件和长度试件的极限抗弯试验,提高了原试验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绵羊痒螨(Psoroptes ovis)是全球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皮肤表面的常见外寄生虫,其根据宿主种类分为不同的亚种,如绵羊痒螨兔亚种(P.ovis var cuniculi)、绵羊痒螨牛亚种(P.ovis var.bovis)等。动物感染痒螨后引起瘙痒、脱毛、结痂、皮肤增厚和消瘦等临床症状,感染严重者可继发感染而死亡。利用可靠技术及早确诊患病动物是有效防控动物痒螨病的关键,但现有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学位
共信号分子是可以将信号传导到细胞中,能正(共刺激)或负(共抑制)调节免疫应答的细胞表面分子。共刺激信号是决定T/B细胞能够对特异性抗原有应答能力并最终介导适当的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尚无鸭共刺激分子CD40研究资料的情况,我们对其进行克隆、验证、表达等研究,探讨鸭CD40在抗病毒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鸭CD40基因的分子克隆、序列分析与验证利用RT-PCR技术,根据禽类CD40基
学位
黄柏(川黄柏)(P.chinense Schneid.)和关黄柏(P.amurense Rupr.)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综合利用价值高。传统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受各种条件限制,工作量大且不够全面,通过GIS技术能克服传统研究方法的诸多缺陷,成本低,能便捷、快速地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本文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等数据库收集了黄柏、关黄柏分布
学位
了解道地产区不同土壤环境及氮肥施用量对中药材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对于中药材实现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药效成分与药材的道地性(即产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不同产区和氮素添加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影响有大量研究,但研究结果不都相同。氮添加如何影响黄柏的生长生理变化,不同土壤类型上是否具有差异性?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实验通过盆栽试验,从生长形态、光合生理、营养元素积
学位
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是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主要危害犬、猫以及犬科和猫科的野生动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带和热带地区犬恶丝虫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目前,该病在诊断方面仍然缺乏较为良好的方法。本研究原核表达了犬恶丝虫的肌球蛋白轻链(MLC)和小热休克蛋白(sHSP12.6),并对重组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同时,通过间接ELISA方法评
学位
四川省是我国马尾松地理分布的西缘,人工林分布面积已超过90万hm~2,但在川马尾松人工林存在纯林食物链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难以培育成大径用材,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引入目标树经营来培育大径阶战略储备林,旨在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林分生产力和森林碳汇,在满足林产品品质提升等经济效益需求的同时,完善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建立高质量多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北部深丘区(平昌)
学位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用户侧小型储能装置愈发受到重视,然而无序的充放电管理模式既给电网带来安全运行隐患,又造成资源浪费。基于此,提出一种通过储能聚合商云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侧小储能装置联合调度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储能运营商、储能装置投资者和电网等各参与主体的最优运行模型,然后基于纳什均衡理论建立各参与主体在约束条件下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分析,对模型求解得出最优共享储能定价方案。结果表明:多
期刊
元素防御假说认为重金属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毒性,当其被植物吸收并富集到体内后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由于不同性别植株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响应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在综合元素防御假说和雌雄植株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差异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重金属在林木体内的富集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性,且对不同性别植株抗病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这一假说。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研究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
学位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研究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重要样本;物种间功能性状的差异是生态位分化和物种共存的基础,而个体间差异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研究珙桐群落叶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对了解珙桐群落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响应机制有重要作用。本文调查了四川范围内18个区县具有代表性的珙桐群落,以群落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相对丰度之和>85%)为研究对
学位
欧李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等一体的应用价值极高的野生果树,且欧李的引种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山西省绛县生态苗圃引进的10个欧李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欧李引种到成都地区的物候期变化、生长状况、开花结实状况、果实产量、新梢与果实的动态生长、果实形态与口感、果实元素含量,植株的园林观赏性,比较10个欧李品种在成都地区的生长优劣,综合评价不同欧李品种的果实品质,筛选出果实品质和园林观赏性最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