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结构转化聚硅氧烷体系设计及室温固化防热涂层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防热涂层由于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出色的防护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涂层基体耐热性差、高温结构转化效率低,使得涂层高温下易分解失效,且现有防热涂层性能单一,难以满足目前电子器件、先进装备等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热防护需求。聚硅氧烷由于硅氧主链键能高、烧蚀产物结构稳定,以其为基体制备的有机硅防热涂层可有效应对严苛的烧蚀环境。因此,设计可高温结构转化的聚硅氧烷,可大幅提高有机硅涂层的防热性能,拓展其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和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主要针对聚硅氧烷及其涂层的高温结构转化过程,探究聚硅氧烷结构与其热稳定性的构效关系,分析有机硅防热涂层的薄弱环节,通过聚硅氧烷主链改性和多重热耗散机制协同作用,实现涂层防热性能的大幅提升。以端羟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和烷氧基硅烷固化剂构筑有效高温结构转化的室温固化聚硅氧烷体系,探究固化剂结构对聚硅氧烷性能的影响。其中α型脂肪族伯胺硅烷固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比结构相似的γ型氨基硅烷低3.47 k J/mol,使得聚硅氧烷最快在5 min内凝胶。而正硅酸乙酯固化剂反应平稳,制品性能稳定,有宽泛的加工窗口期,凝胶时间超过3 h,适宜后期制备有机硅涂层。深入研究不同聚硅氧烷的高温结构转化过程,正硅酸乙酯聚硅氧烷由于主链回咬和解扣降解导致气体小分子不断逸出,残留物转化成二氧化硅和石墨化的自由碳。而α型脂肪族伯胺硅烷固化剂聚硅氧烷升温时进一步交联,残留物转变为耐高温的无定形Si OC陶瓷结构,聚硅氧烷分解20%的温度从388℃提高至553℃,残留率提高8倍。利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同系增强聚硅氧烷,抑制聚硅氧烷的成环降解,提高聚硅氧烷耐热性的同时保证其加工性能。八氨丙基POSS不仅使聚硅氧烷分解10%的温度由357℃提高到449℃,而且残留率提升至27.3%。为进一步促进聚硅氧烷在更高温度下的高温结构转化,引入成瓷前驱体制备可陶瓷化有机硅涂层,通过高温下各组分的熔融共晶反应,相继生成硅酸钙、方石英等类陶瓷结构,使得涂层在600-1400℃的工作条件下有良好的形貌稳定性,始终保持其弯曲强度超过5 MPa,最高可达11.8 MPa,确保其在宽温域内具有良好的抵御外界冲刷能力。提出温度梯度热转变机制从聚合物降解、物相组成转变和微观结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有机硅涂层的高温结构转化过程,深入解释涂层高温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解决有机硅涂层在高温下易粉化,机械强度低的问题。引入低导热系数的中空微珠制备热防护有机硅涂层,系统研究了有机硅涂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利用Maxwell-Eucken模型计算和实验测试,得出中空微珠在体积分数不超过40%时能保证结构不被破坏,导热系数可降至0.19 W/(m×K)左右。热防护涂层结合了POSS减缓基体热降解、中空微珠隔绝热量传递和稳定陶瓷产物阻塞热流烧蚀的三重热耗散机制,在高温烧蚀下形成了外部陶瓷层、中间裂解层和内部原始层的稳定结构,因而热防护性能优异,能耐长时间高温热流的烧蚀。在等离子体风洞实验(热流密度为450 k W/m~2,焓值为1850 k J/kg)中,涂层烧蚀600 s后结构完整,面壁温度最高为889℃,背面温度仅为215℃,可很好地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热防护材料耐热、隔热、低密度和抗冲刷等需求。利用Ozawa法计算得到涂层的平均活化能较基体的增加27.31 k J/mol,阐释涂层热防护机理。可高温结构转化的室温固化聚硅氧烷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为快速制备高性能有机硅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协同制备多功能一体化有机硅涂层材料的策略,为将来提高热防护材料性能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介于太赫兹和可见光波段之间的电磁波,通常包括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区域,分别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与工作在其他波段的器件相比,红外光学器件在军事、生物医学、农业环境、航空航天上有丰富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红外光学系统需要组合多个器件,且系统中的结构是分立的,功能是特定的。这类器件存在结构复杂、灵活性小、尺寸大等诸多问题。超材料的出现从根本上开辟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机制。针对不同的
学位
电致变色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其中无机电致变色器件因制备工艺简单、循环稳定性好和耐候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无机变色器件分为五层结构:透明导电层、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层、阳极电致变色材料、透明导电层;其中电解质作为离子储存和传输层在器件的变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无机电致变色器件中使用最多是基于H+和Li+的电解质。但是,在变色过程中H+会侵蚀变色薄膜,
学位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AI)的重要应用成果,激光雷达(Lidar)是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机械式Lidar,MEMS扫描式Lidar具有小型化、易集成等优点。但是,MEMS Lidar在应用中也显现了一些困难,如扫描角小、分辨率低、降雨环境的成像质量差、测距范围小等。MEMS阵列是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的选项之一,相对于单镜,MEMS阵列在控制光束、激光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效果更佳。因此
学位
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利用可持续能源应对淡水资源不足这一挑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利用光热转换材料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用于海水蒸发以获得淡水展现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实际应用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已报道的光热材料往往成本高、合成复杂、蒸水性能不足,急需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光热转换材料;(2)尽管研制的光热蒸发器在去离子水中表现良好,实际应用到海
学位
未来电力系统将是以可再生能源电源为主力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而风能和太阳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能源形式。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新型电力系统特指以风电和光伏电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电源的电力系统。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以随机性和间歇性为基本特征的不可控性。随着风电和光伏在电网中占比的逐渐增高,现代电网正在用越来越多的不可控电源平衡随机性负荷。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严峻的功率平衡问题。因
学位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SiC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导热系数和高饱和电子迁移速率等优良电子特性。与传统Si基芯片相比,SiC基芯片可以降低器件能量损失,缩小器件尺寸,还可以满足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对高温、高压和高频等恶劣条件的新要求。因此,SiC在5G通讯、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SiC较为苛刻的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要求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传统的化学机
学位
在微流控领域,颗粒分离技术在解决需要重要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提取有潜力的藻种细胞以解决能源危机、筛选尺寸确定的氧化石墨烯小球以开发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分离病变细胞以进行疾病诊断等。在实际情况中,样本的状态是复杂多样的,如目标藻类细胞与其它藻类细胞共同生存,并且容易发生粘连和聚集;氧化石墨烯小球尺寸多样,并且其它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灵活可靠的分离技术去解决上述的难题。在用于分离技术开发的
学位
海上仪器长期工作在海水中或是有盐分的潮湿环境中,其表面的防护层极易被锈蚀并有微生物附着,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甚至被损坏。因此海上仪器表面需定期清洗,传统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清洗,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激光清洗(Laser cleaning)是一种无污染、高效、高质量的先进清洗技术,特别适合用于海上仪器表面的清洗。但目前激光清洗通常采用红外激光,清洗主要依赖光热效应,如果表面注入的激光能量较大时,易使基体表面
学位
波浪荷载是影响海洋结构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浮式结构物,波漂移力等波浪荷载会对浮式结构物的系泊系统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其定位能力和安全性。传统防护思路是通过增加系泊系统的数量或结构强度以提高安全系数,但是该方法推高了装备制造成本,同时结构物依然处在复杂波浪环境的事实并没有改变。近年来,隐形技术被引入到波浪领域,为波浪中的结构物防护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从波浪操控角度入手,通过彻底改善结构物所处
学位
金属材料一直是工程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高强度与高塑性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研究者们奋力追求的目标。金属发展的瓶颈在于较低的比强度以及强度和塑性的倒置关系。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改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为合金化。但该方法依赖于资源,且成分复杂,较难循环利用,不利于金属的可持续发展。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等)有望代替合金元素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但晶体缺陷稳定性差,很难调控。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