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腺癌高表达UBE2探索泛素连接酶HECTD3在肺腺癌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差异表达的泛素结合酶E2,筛选出其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研究该E3泛素连接酶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验证该泛素连接酶E3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方法:1、通过ONCOMINE、UALCAN、HPA、The Kaplan-Meier plotter[lung]、cBioPortal和GEPIA等多个数据库,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E2泛素结合酶,并验证该E2泛素结合酶的临床意义。通过该E2泛素结合酶在多个不同的研究中寻找与其共同变化的相邻基因,以此确定下一步需要研究的E3泛素连接酶。2、从公共数据库及我科临床标本两个方面验证该E3泛素连接酶的临床意义及预测其功能。3、检测野生型肺腺癌细胞系中该E3泛素连接酶的表达情况,挑选其中一个细胞系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该E3泛素连接酶过表达稳转细胞系及CRISPR/Cas9敲除细胞系。4、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该E3泛素连接酶对肺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肺腺癌中UBE2C、UBE2S相比于正常肺组织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且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肺腺癌患者中UBE2C和UBE2S mRNA水平升高预示着患者有更差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肺腺癌中随着UBE2C和UBE2S最常改变的相邻基因为 HECTD3。2、肺腺癌组织中HECTD3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随着分期的升高,HECTD3表达量有增高的趋势。肺腺癌患者中HECTD3 mRNA高表达预示患者有更差的总生存期(HR=1.65,95%CI:1.31-2.09)和无进展生存期(HR=1.68,95%CI:1.23-2.31)。对临床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HECTD3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肺腺癌组织学亚型、高危因素(累及血管和/或胸膜/气腔内播散/瘤栓)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关。3、GO分析的结果推测HECTD3与基因表达、蛋白代谢、酶绑定、蛋白复合体绑定、泛素蛋白连接酶绑定密切相关。KEGG分析显示HECTD3与肿瘤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和凋亡相关。4、在纳入筛选的细胞系中野生型A549细胞HECTD3蛋白表达最高。构建的HECTD3过表达稳转细胞系在mRNA和蛋白水平HECTD3均表达上调。构建的CRISPR/Cas9敲除稳转细胞系HECTD3基因exonl第282个核苷酸位点出现了插入突变导致HECTD3被完全敲除。5、CCK-8实验结果显示令野生型A549细胞增殖率为100%,则HECTD3敲除组为47.6%,HECTD3过表达组为125.8%。Transwell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A549细胞,HECTD3敲除组每个视野下的细胞数显著减少,HECTD3过表达组每个视野下的细胞数显著增多。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HECTD3过表达组细胞划痕间伤口愈合距离百分比明显高于野生型A549细胞。HECTD3敲除组细胞划痕间伤口愈合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野生型A549细胞。结论:1、UBE2C和UBE2S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上调。UBE2C和UBE2S的表达与HECTD3的表达成正相关。2、HECTD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上调且与肺腺癌患者的N分期、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病理学亚型相关。3、成功构建HECTD3过表达稳定转染A549细胞系和HECTD3敲除稳定转染A549细胞系。4、HECTD3促进体外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在前列腺癌(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术前常规MRI检查、前列腺癌根治术并病理大切片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大切片中每个病灶的直径、位置及Gleason评分。将包括T2WI、DWI及ADC在内的bpMRI与病理大切片图像进行匹配分析,当MR病灶与病理大切片所在部位(层面及象限)及形态大小相似时,认
SNORD-X通过ILF2调控T细胞活性介导食管鳞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研究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癌症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食管癌已经成为了我国第六位高发肿瘤和第四位致死肿瘤,其中食管鳞癌是中国大陆食管癌病例的主要组织类型。食管鳞癌晚期预后差,化疗的治疗效果有限而且长期疗效不佳,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了PD-1免疫治疗在食管鳞癌中的重点作用和巨大潜力。但临床上只有少数患者可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其中整块切除21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1例,发生率为47.8%(11/23),其中6例患者同
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BLBC)是约占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的15-20%,是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该亚型作为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缺乏靶向疗法且预后最差等特征。因此,寻找和探索针对BLBC有效的靶向疗法迫在眉睫。乳腺成体干细胞(MaSCs)是一群高度动态化的细胞群,具备促进青春期乳腺导管的生成和妊娠期乳腺导管的重塑
第一部分:老年重症CAP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APACHEⅡ评分≥26.8分、SOFA≥6分,GCS<13分时NIV组和IMV组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V组严重免疫抑制比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收缩压和舒张压、病情最重时血Hb、PLT、ALB明显高于IMV组;而IMV组阿尔茨海默病的的比例、昏迷的比例、肌酐、尿素、血钠、血氯的水平、脓毒症休克比例、HAP 比例均明显高于NIV组
目的:皮肤是抵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屏障,中波紫外线(UVB)是导致皮肤光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以引起皮肤老化、松弛、炎症甚至肿瘤等。自噬是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是维持细胞存活的重要生理功能。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紫外线在角质形成细胞中诱导的自噬呈现剂量相关性,50 mJ/cm2中波紫外线可以抑制细胞自噬,也发现了许多天然糖类/糖醇对自噬的调控有一定作用。然而,关于这些天然物质能够否调节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紫外线损
研究背景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以左心室肌小梁突出、小梁间巨大隐窝形成为表现的遗传性心肌病。自1990年LVNC首次被命名以来,30年间人们对该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仍存在诸多未知。目前对于LVNC的大宗病例研究相对匮乏,单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分析对提高该疾病的认知,不断总结和改进对该
背景:手术创伤和麻醉性镇痛药可引起术后疼痛敏感性增加,被称为术后痛觉过敏(postoperative hyperalgesia,POH)。POH是外科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疼痛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术前睡眠障碍会降低机体的痛阈,增加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然而,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睡眠障碍是否会增加POH及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脏外
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鳞癌的发生通常经历长期、慢性的进展过程,在形成浸润癌之前,不典型增生的食管上皮细胞限于黏膜层内生长,称为上皮内瘤变,是目前公认的鳞状细胞癌前病变的病理学形态。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的占比,又可将其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HGIN)。LGIN往往进展缓慢,甚至有可能转归,但是HGIN到浸润癌则进展迅速。此外,相同诊断的不
树鼩隶属于攀鼩目,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树鼩与人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更加密切,已成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乳腺肿瘤在树鼩中属于一种高发肿瘤,现已成功诱导树鼩构建乳腺肿瘤动物模型,因此,树鼩是一种研究乳腺肿瘤发生机制的理想实验动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由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由于其与异型性,乳腺导管内原位导管癌和乳腺癌的关联和潜在进展,它被归类为高风险的前体病,此病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利用树鼩开展自发性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