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生物学特性及其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s,PTMC)属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众多变型之一。临床有约30%的PTMC具有很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并常以继发及转移灶为首发症状,临床危害较大。国外有研究证实BRAFV600E突变可能为PTC高侵袭细胞株形成的分子基础。本研究旨在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BRAFV600E突变在高侵袭PTMC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为早期的分子诊断、预后监测、和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更加合理的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方法:
   1.临床研究:选取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383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型,总结并分析其中微小癌的发生率、性别比例、好发年龄、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程度等临床生物学特性并与临床相结合。
   2.基础研究:随机选取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32例(其中保存完好的石蜡组织20例;新鲜组织12例)。对32例甲状腺微小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DNA提取、采用RFLP-PCR技术扩增产物后检测才突变,分析BRAFV600E突变在微小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结果:
   1.临床研究:所有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共110例,发生率为28.7%。微小癌可同时合并有其它组织学变型,其中硬化型最为常见,发生率为20.9%;侵袭转移能力较高的高细胞型占3.6%。合并良性疾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最为常见,分别为16.4%和9.1%。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与总体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4.7%,而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低于总体淋巴结转移率(p<0.05)。此外所有病例中远处转移(肺)1例,微小癌未见远处转移。
   2.基础研究:仅在37.5%(12/32)的PTMC中检测到BRAFV600E突变;发生BRAFV600E突变的患者共12例(37.5%)。其中男性1例(1/4),女性11例(11/28);年龄分布范围19~76岁,平均年龄43.9岁,其中7例(7/19)≧45岁,5例(5/13)<45岁;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产生突变率42.8%(3/7);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突变率0(0/4):合并其他类型PTC患者突变率66.7%(4/6),其中3例合并经典型PTC,1例合并高细胞型PTC;在临床上属于T3级患者突变率为60%(6/10),T1级突变率为27.3%(6/22);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突变率55.6%(5/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突变率30.4%(7/23)。
   结论:
   1、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发生率在乳头状癌中所占比例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2、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易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虽然其较乳头状癌总体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低,但亦可合并高侵袭性组织学变型,在早期即可能发生被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3、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4、合并其他组织学变型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易发生BRAFV600E突变。
   5、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易发生于T3级患者。
   6、BRAFV600E在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为高侵袭细胞株形成的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1.对临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病因及诊断,筛查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探讨11C-PIBPET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对64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基本资料收集、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认知心理学评估、实验室检查及结构影像学检查。2.临床严格筛选出3组受试者,第一组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组(6例),第二组轻度认知功能障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用正电子核素(11C.18F,15O,13N)标记的示踪显像剂进行的放射性示踪影像技术,在肿瘤和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现有常用的正电子核素标记显像剂(如18F-FDG、11C-Acetic acid等)对于某些肿瘤的准确诊断存在不足,因此人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新的显像剂
学位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表达整合素α5的调节及意义。方法:1)通过玻璃体切除术采集14例视网膜脱离病例的视网膜下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膜中角蛋白,整合素α5β1及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视网膜下膜色素上皮细胞与整合素α5β1表达的关系,荧光定量分析视网膜下膜与正常视网膜下膜组织中整合素α5β1表达的差异。2)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如果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细胞将发生凋亡或坏死。近来发现了一些来源于组织或体液的血管生成抑制物,它们是大分子蛋白的生物活性片断。肿瘤抑素(tumstatin)是源于人基膜Col IV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分子量为28kD,由244个氨基酸组成,包括Col IV α3的NCl活性区域的232个氨基酸和中间3股螺旋区C-端的12个氨基酸。近来研究
学位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实验一、大鼠前庭代偿拟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前庭代偿拟老化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老年性眩晕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A组(D-半乳糖拟老化组,1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 只,5%D-半乳糖0.150g/kg·d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8周;B组(3月龄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老龄组,10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450g左右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观察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与γ-氨基丁酸受体B2(GABABR2)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g,结扎L5神经根(SNL)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首先取30只SNL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6),即对照组及鞘内米诺环素10μg,3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膜表面标志CD4+CD25+CD127low/-来界定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探讨其与Foxp3的一致性;评估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对CD4+CD25-CD127+效应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胃癌TNM分期的相关性及术后状况。方法:1 流式细胞术以CD4、CD25、CD127和(或)Foxp3抗体染色,分选鉴定C
目的:建立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活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MS);探讨其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94例,行LP-PLA2活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hy
学位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survivin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sur-vivin和p27kip1在5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0%,三者间比较有显
学位
第一部分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目的:应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1-3日龄新生wistar大鼠,用0.08%胰蛋白酶和0.06%二型胶原酶重复消化心肌组织多次,收集的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混悬并过滤,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后台盼蓝染色计数存活心肌细胞百分比,检测心肌细胞活性。之后将混悬于培养基中的心肌细胞置于CO2培养箱孵育,连续观察并记录心肌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