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双维”人性论思想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荀子人性论的“双维”结构进行论述,解答了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与儒家哲学主张“广播仁义,传道教民”的价值取向如何相容的问题。 第一部分在充分阐释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荀子“双维”人性论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荀子所提出的人性论不是单一的“人性恶”,而是“双维”。具体则可以称为“双维四项”,一个维度是现实的维度,主要是以自然描述的方法揭示人的“性”与“辨”两大性质。因为荀子所讲的“人之性恶”的“性”并不能完全等于我们所谈论的“人性”的那个“性”,而他理论中的“辨”虽然不称为“性”,但就其内容来说又属于我们所界定的“人性”;另一个维度是可能的维度,主要是以伦理评价的方法表达人在“善”、“恶”之间的摇摆状态。在客观的描述与评价的基础上,荀子指出具有主观选择能动性的“人”应当发挥人性中有利于道德形成的方面,克服不利于道德形成的方面,从实践上向“圣”的终极价值目标前进。 第二部分论述荀子“双维”人性论在人性论理论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两个层面上的归依。从理论发展而言,他的思想基点是保持了孔子的基本思路。孔子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复杂,“人性”中既有助人形成道德行为的“道德属性”,亦有阻止这一情况发生的东西。荀子将人性看作“双维四项”,并将“善、恶”属性放在可能的层面上,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路。他在概念层面继承告子而与孟子对抗。荀子的“性”概念正是告子所使用的“天之就”,这种“性”的这种定义使他能更好地来处理“人性”中多维内容的兼有问题。从社会历史发展而言,荀子找到“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人性”中的“恶”可能性,指出人应该对现实社会的“恶”横行的局面负责。使“效率中心主义”的郡县制改造在其注重刑罚,严明法制管理的中心措施上获得来自“人性”方面的合理性。而同时,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是对“人”的重新认识,社会上也存在着高扬人的“高贵性”的部分潮流。与此相应,荀子亦充分论述了“辨”作为人性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还结合现实中众多“弃善”的例子,通过充分论述“成善”与“弃善”之间的难易道理,予人以鼓励,同时亦是惧怕人在过于自信的“本善”理论指导下,放弃追求,而归于堕落。这是对人自我约束以适应社会制度的提醒。 第三部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论述荀子“双维”人性论在构建其儒家社会理想上所起的作用。在他的“人性论”思想基础上,他通过“圣”的人化理解和“成外王”与“助外王”的概念阐释,重新阐发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社会个体理想模型;通过“礼法互援”和对“刑罚”的工具性地位提升,提出了“隆礼重法”的社会整体理想格局。他的主张呈现了对儒家社会理想的带现实主义风格的修正。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革之子”、一个在现代性的审美语境中成长起来的电影导演,陈凯歌一直在用他独特的镜头语言表述着他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与诉求。不同于其它第五代
钱锺书作为我国20世纪的学术大师之一,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著作皆是现当代的学术典范之作。而学者对其毕生的文学创作及学术思想成果的研究,已形成一门“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形成了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我们称之为“网络虚拟社会”。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一种信
当今的科技发展已越来越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传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整合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称为数据挖掘(DM)的新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一
秦家懿(Julia Ching)是知名加拿大籍华人汉学家,宗教学家和哲学家,她在宗教、哲学和东亚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精于中国古代儒学传统和宋明理学研究。通过对中国古
期刊
在西方哲学史中,关于心身问题的心灵哲学理论一直扮演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泛心论是历史最悠久的关于心身关系的学说,我们甚至可以说,心灵哲学的发展史可以浓
河上公依经作注,在阐释《道德经》时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观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河上公将“道”作为理论核心,既详细阐释了“道”的无名无形、永恒长存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