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铌基范德瓦尔斯化合物的输运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范德瓦尔斯材料单元层之间的范德瓦尔斯结合力较弱,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解离的方式从结晶良好的单晶块体样品得到相应的薄膜样品,并可以利用这种薄层结构单元来设计和构造各种超晶格结构或二维器件。因此这类材料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对单晶块体进行机械剥离可以得到不易通过其它生长方式,如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等技术获得的单晶薄膜材料。因此,通过机械解离范德瓦尔斯单晶块体材料得到单晶薄膜的方式极大扩展了获取薄膜材料的途径和对其性能进行探索研究的范围。本论文主要针对几种铌(Nb)基范德瓦尔斯材料(以Nb Se2和Nb2Si Te4为代表),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输运特性;同时采用化学掺杂和栅压调控的方式对它们的载流子进行了调控,进而调控了相应材料的输运特性。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固体离子栅原位调控锂离子注入技术,详细研究了第二类超导体2H-Nb Se2薄膜(超导转变温度Tc约为6.67 K,电荷密度波相变温度约为33 K),在锂离子连续注入的电子掺杂过程中薄层Nb Se2超导体的载流子输运性质。在离子注入过程中,Nb Se2薄膜中的空穴载流子浓度从7×1014 cm-2连续减小到2×1014cm-2。载流子浓度的调控范围高达70%,比液体离子栅压技术的调控能力大了约5倍。同时,随着电子掺杂,发现电荷密度波转变逐渐被抑制,导电电子的散射类型由电子间散射转变为s-d散射。这可能是由于在锂离子插层过程中Nb的4d电子的占据态发生改变所导致的。对高温段电阻曲线基于电子-声子散射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发现电子-声子耦合强度也逐渐减小。根据这种原位对载流子浓度的调控,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Nb Se2锂离子插层样品的载流子浓度、电声耦合强度和超导转变温度的相图。并且,超导转变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通过Bardeen-Cooper-Schrieffer理论进行定性解释。我们认为原位的固体锂离子栅压注入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探索载流子浓度和超导转变温度之间关系的方法,这对于清晰理解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中存在的电子相之间的竞争和相转变机制具有很大的帮助。2、三元化合物Nb2Si Te4是范德瓦尔斯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好的空气稳定性和较小的层间解离能,这使得它易于从体单晶材料获得薄层,并制备成二维器件来探索其新的物性。基于Nb2Si Te4体单晶和薄层材料,发现了双极载流子输运和显著的面内各向异性等特征。当温度高于55 K时,空穴载流子占主导,其载流子激活能为31.3 me V;当温度低于35 K时,电子型载流子的输运行为显现出来。Nb2Si Te4体单晶在100 K时载流子迁移率为213 cm~2 V-1s-1。对薄层Nb2Si Te4材料研究发现,2.5 K时,a方向的电阻与b方向电阻的比值达到了47.3,这表明面内具有一个显著的各向异性输运行为,这与理论计算的面内两个晶轴方向上的载流子有效质量有显著差异的结果是一致的。Nb2Si Te4这种特有的输运行为,为调控和利用双极载流子性质,以及构建薄膜型逻辑和补偿器件提供了可能性。3、为寻找Nb2Si Te4体系中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材料,尝试使用了Mo原子对Nb2Si Te4母体进行掺杂替代Nb原子,期望通过费米能级的调控得到电子型载流子主导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助熔剂法生长得到了Nb2-xMoxSi Te4(x=0.07,0.15)的单晶样品,借助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发现掺入的Mo原子有效降低了高氧化态Nb5+离子的比例,说明掺入的Mo原子可能替代了Nb原子在层内参与成键。通过电阻测试发现,随着Mo原子含量的增加,其电阻行为由半导体转变为金属。霍尔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Nb2Si Te4母体,掺杂Mo原子的样品的主要载流子类型发生改变,由空穴型变为电子型。同时,载流子浓度也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约为1018 cm-3。这说明Mo原子的掺入也提供了额外的自由电子。为了能够进一步精细地调控Nb2Si Te4的费米能级,我们尝试使用了栅压调控的方式对Nb2Si Te4薄膜进行原位锂离子注入,Nb2Si Te4薄膜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发生了半导体行为到金属行为的转变,覆盖了高电子迁移率可能出现的样品掺杂范围。
其他文献
量子技术和微纳米器件的发展使得人们拥有了对由量子力学支配的物理尺度的操作能力。近年来,尤其以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量子计算机同现有的电子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作为其存储及运算的载体,而经典计算机则使用由经典载体构成的经典比特作为载体。量子比特一般由一个两能级的量子系统作为实现,由于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由量子态的叠加性质使得量子比特拥有更大的数据储存能力。相比
学位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小体由DNA缠绕组蛋白1.7圈形成。DNA和核小体的结构稳定对生命体至关重要,异常结合一些分子(如蛋白分子或者小分子等)可能会改变其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对这些复合物体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一些生物学过程,并帮助理解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单分子技术是近三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其优点在于克服了经典生化实验中的集合平均效应,精确解析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在单
学位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
期刊
石墨烯的问世开启了二维材料研究的新时代。石墨烯的载流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遵循二维狄拉克方程。石墨烯因此成为了研究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一个新型平台,在凝聚态物理的框架下研究新奇的相对论量子现象成为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新型二维材料相继被成功制备,比如过渡金属二卤化物、硅烯和磷烯等。受系统维度的限制,二维材料的载流子迁移和热量扩散都被局限在平面内。因此,二维材料展现出许多非比寻常的物理性质,
学位
由于太赫兹辐射产生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在这一频段的新颖物理效应被发现并得到成功的应用。其中,新颖物理效应的来源可能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源自于太赫兹辐射的场强越来越强,将太赫兹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能量尺度推进到非微扰、非线性的范畴。另一支则来源于新颖功能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由于其特殊的电子能带或者磁性结构,这些新颖的材料不仅能利用电子的电荷,还能利用它的自旋自由度,来极大地丰富这一频段器
学位
激光的发明无疑是打开超冷原子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则为冷原子物理中的各种新现象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基于最近实验上发现的外尔半金属,我们构造了超冷原子物理中的外尔费米子气体的理论模型,研究体系的集体激发行为。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两类外尔费米子体系的响应函数来研究体系的集体激发性质。对于第Ⅰ类外尔费米子体系,我们考虑没有倾斜项的情况。我们从具有排斥相互作用的外尔费米子哈密顿量模型出
学位
纳米光子学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在光电子学、信息、材料物理以及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极化激元是纳米光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自由空间光子和电子、声子、激子等极化电荷杂化产生的准粒子,在突破传统光学的衍射限制,实现光子的亚波长调控,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出现的二维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极化激元的材料范畴,给极化激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
学位
由于在容错拓扑量子计算上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凝聚态物理学界对于马约拉纳零能模(MZM)的研究如火如荼。近几年来,人们在具有拓扑表面态的铁基超导体磁通涡旋中心观测到了清晰的MZM信号,由此掀开MZM载体的新篇章。早期的MZM载体体系,如p波超导体和近邻超导异质结体系,被实验观测和样品生长等方面的技术难关所困扰,相比之下,铁基马约拉纳零能模载体材料(简称:铁马材料)体系具有制备方法成熟和实验现象明确等
学位
传统的基态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揭示了许多材料的基本物理规律,这使得其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当我们考虑到大量存在的含时非绝热现象,则需要新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在TDDFT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数值原子轨道基和基于平面波的含时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来处理非绝热的激发态分子动力学(Molecul
学位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以sp~2杂化的方式成键所形成的单原子层的准二维材料,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其价带顶和导带底形成对称的狄拉克锥,具有线性色散关系。因此,完美的石墨烯在室温条件下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但由于石墨烯是零带隙材料,限制了其在半导体和逻辑电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幸运的是,石墨烯在狄拉克点附近的态密度有限,很容易实现对其费米能级的调控,或者使其载流子类型反转,甚至打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