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苏养胃复方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HPLC方法鉴定藿苏养胃复方的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筛选藿苏养胃复方抑制胃癌的关键作用靶点。(2)基于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藿苏养胃复方抑制胃细胞癌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藿苏养胃复方在临床治疗胃癌应用中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方法:(1)基于Drug Bank、TCMSP、TCMIP、Pub Chem等公共数据库,检索复方组成,对获得的主要单体成分的靶标及疾病信息进行预测筛选,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藿苏养胃复方多成分对应多靶点以及多疾病的网络关系模型。利用IPA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分析,构建基于KEGG pathway及对应靶点的调控网络。(2)采用HPLC技术对藿苏养胃复方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基于口服生物利用度(OB≥0.3)及类药性(DL≥0.18),筛选藿苏养胃复方的有效成分,并利用网络靶点多组分协同识别算法(NIMS)对有效成分进行协同性分析。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docking)技术对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计算生物网络的节点度(Degree centrality,DE)、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s,CC)、拓扑系数(Topological coefficients,TP)、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BC)等参数,筛选藿苏养胃复方治疗胃癌相关的重要节点。(3)运用MTT检测法对藿苏养胃复方作用于胃癌细胞N87、HGC27、BGC823、SGC-7901及AGS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增殖或抑制状态进行检测。(4)选取抑制效果最好的N87胃癌细胞株进行藿苏养胃复方体内抑制实验,在Balb/c小鼠上建立N87荷瘤小鼠肿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10)肿瘤模型组和用药组,根据成人临床剂量和小鼠体表面积转换公式,推算小鼠给药剂量为藿苏养胃复方原液200μl,每天灌胃一次。按标准流程测量小鼠的肿瘤体积及体重。给药26天,处理实验小鼠,取血,分离肿瘤组织、肾脏,肝脏等,计算肿瘤增殖率。HE病理检测,运用Ki67检测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状态。(5)收集模型组及用药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分别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上述网络药理学获得的重要靶点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结果:(1)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预测藿苏养胃复方,共获得350种单体组分、182个药物作用靶点、4346个单体-靶点对及348类疾病。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苏养胃复方主要通过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血清素能突触,以及CAMP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与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2)HPLC检测结果显示藿苏养胃复方主要包括160种单体成分,在OB≥0.3及DL≥0.18条件下,共获得48种有效成分。NIMS结果显示这48个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物协同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8个有效成分与56个靶点高度相关。利用上述获得的有效成分及预测的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计算生物网络的节点度、聚类系数、拓扑系数、中介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参数,筛选藿苏养胃复方治疗胃癌的5个核心靶点,分别为NOS2、PTGS2、EGFR、CASP1和ABCB1。(3)藿苏养胃复方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外实验中,除SGC-7901细胞外,其余四种胃癌细胞包括N87、HGC27、AGS、BGC823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N87效果最好。暗示了藿苏养胃复方对这四种胃癌细胞可能存在共同的调控途径。(4)藿苏养胃复方抑制N87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体内实验表明,藿苏养胃复方抑制胃癌生长效果显著,HE、Ki67、TUNEL等结果表明藿苏养胃复方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q RT-PCR结果表明,5个核心靶点中由4个在肿瘤组和藿苏养胃复方组的表达结果差异显著,其中ABCB1呈现高表达,CASP1呈现低表达,EGFR呈现低表达,NOS2呈现低表达,但PTGS2没有明显差异。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上述4个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与q RT-PCR结果趋势一致,说明ABCB1、CASP1、NOS2、NOS2这4个核心靶点可能是藿苏养胃复方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藿苏养胃复方其可能通过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HPLC检测结果显示对藿苏养胃复方含有160个主要成分,按OB值≥0.3及DL值≥0.18为条件共筛选出48个中药有效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8个主要成分与56个靶点密切相关。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藿苏养胃复方可有效抑制N87、HGC27、BGC823、SGC-7901及AGS胃癌细胞的生长,其中N87细胞抑制效果最好。体内动物实验表明藿苏养胃复方可抑制N87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分子生物验证结果表明藿苏养胃复方可能是通过ABCB1、CASP1、NOS2、NOS2这4个核心靶点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细胞癌或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获得认可的用于肝癌系统性性治疗的一线靶向药物非常有限,而且需要长期持续用药,甚至伴随着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体重减轻、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降低了患者长期使用的依从
学位
目的:构建乳腺癌-盐酸阿霉素耐药细胞株,筛选对耐药细胞具有增敏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候选中药活性成分异鼠李素的增敏作用并探索其增敏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稳定的耐受盐酸阿霉素的乳腺癌细胞株,考察其多药耐药性以及半数抑制浓度、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性,并从外排蛋白表达、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乳酸含量、葡萄糖转运体等方面初步探究其耐药性产生机制;采用细胞毒性实
学位
研究目的:1.比较不同剂量异功散对ZIGI模型小鼠贫血一般状态、脾指数和铁代谢指标的改善程度,明确异功散的治疗作用是否存在剂量相关性。2.观察异功散对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异功散抑制炎症反应纠正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s,ACD)的机制,以阐述运脾生血的内涵。研究方法:本研
学位
目的比较蠲饮泄肺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在改善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中医证候积分,痰液理化性质,血清NE、EGFR,痰液MUC5AC为主要观察指标;以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血清IL-6、TNF-α为次要观察指标。通过观察蠲饮泄肺方治疗前后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NE/EGFR/MUC5A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层加区组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
学位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切入,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讨氢分子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体质的影响,同时对氢分子对糖代谢水平和视网膜病变情况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目前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现状,探索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氢分子医学的方式。采用人群研究的方法,首先对104例来自上海市三林社区、康德社区和迎博社区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2型
学位
目的大麦苗是禾本科Gramineae大麦属Hordeum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嫩茎叶。《本草纲目》曰:“麦苗,味辛、寒、无毒。消酒毒、暴热、酒疽、目黄。捣烂绞汁口饮之,又解虫毒,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麦苗具有降低血糖、抗氧化、改善胃肠道菌群、抗炎、降低血脂等作用。大麦苗食用和药用功能的开发,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与比较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疑似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不同分组间的脉图特征以及冠心病不同心功能状态之间的脉图特征,探讨脉图特征在冠心病高危个体筛查、冠脉病变危险分层以及冠心病心功能状态评估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冠心病不同证型、脉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证型与脉图特征对冠脉病变程度分层的影响;以期为冠心病临床决策及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1)数据采集: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学位
目的1.观察FFA(OA:PA=2:1)诱导Hep G2细胞脂肪沉积模型的建立;2.研究黄芩苷对高脂诱导Hep G2细胞脂肪沉积的药理作用;3.探索黄芩苷发挥药理作用与脂肪从头合成通路相关蛋白SIRT1/Ch REBP、SREBP1c/FAS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 G2细胞,予黄芩苷对细胞进行干预。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作用细胞24h、48h、72h时
学位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肾结石患者护理效果及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2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肾结石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0.5 h、1 h、2 h、3
期刊
目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在全球蔓延开来,我国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迅猛已对我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严重影响,且衰老与高血压、骨质疏松、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密切相关。中药可以作用于表观遗传的多个环节,影响衰老,而lnc RNA为目前表观遗传调控的方向之一。淫羊藿苷作为传统补肾阳中药淫羊藿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淫羊藿苷的药理作用可能是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