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工程改善摩擦纳米发电机性能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利用摩擦起电效应将自然界中低频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能源转换技术。基于TENG的器件具有应用灵活性强,成本偏低,无需外部电源供能等特点,所以基于TENG的各种衍生器件已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人体智能监测及分析,自驱动传感,生物检测,绿色能源转换等众多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摩擦界面所发生的接触起电现象是TENG器件产生输出性能的前提,因此摩擦界面之间的接触起电强度决定了TENG器件的输出性能水平。而接触起电效应强度往往以摩擦层表面电荷密度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换言之,摩擦层表面电荷密度高低决定了TENG器件的输出水平,而摩擦层表面电荷密度的高低又与摩擦层内外性质及摩擦界面状态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摩擦层材料都会存在某些缺陷,这些摩擦层材料及摩擦界面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会使得TENG器件输出性能不够理想,所以聚焦于改善摩擦层的性质及状态是实现高性能TENG的有效手段。通常,摩擦层性质包括疏水性能,介电性能,表面形貌,抗拉伸性能等。现有许多研究通过不同的修饰方法成功地提高了TENG摩擦层的表面电荷密度水平,进而改善TENG器件输出性能并实现了相关应用,例如表面工程,微纳结构工程,管理电路等众多方法。本论文通过掺杂工程改善了基于固-液和固-固TENG器件摩擦层的状态及性质,提高了其摩擦层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制备出高性能TENG器件。对于固-液摩擦界面,众多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摩擦层疏水性能、表面形貌两种因素的改善协同提高了TENG器件输出水平;而对于固-固摩擦界面,掺杂后摩擦层介电性能是其提高TENG器件输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基于优化后的高性能TENG器件设想了相关的应用场景。1.第一个工作为通过掺杂PDMS提高了固-液TENG输出性能。通过表征分析得知摩擦层疏水性能、表面粗糙度两种性质的改善协同提高了TENG器件输出性能。以高性能固-液TENG为基础,基于氢离子附着在摩擦层表面将影响固-液摩擦界面双电层的电荷转移量等原理,此TENG器件实现了高灵敏酸雨探测并能够较准确地识别酸雨浓度;同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此器件检测高浓度酸液时,输出信号发生翻转,这可能是由于过量氢离子吸附在摩擦层上导致摩擦层电性发生了翻转。总之,掺杂PDMS制备出了基于PTFE-PDMS复合薄膜的高性能TENG器件,并且此器件有潜力应用于智能自驱动酸雨传感和远距离酸液运输检漏监测等方向。2.为验证掺杂工程同样可有效改善固-固TENG输出性能,利用PDMS掺杂Mg F2颗粒提高了基于固-固摩擦界面的TENG器件输出性能。器件输出性能提高原因来自于PDMS-Mg F2复合薄膜较高的介电常数导致其摩擦层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进而提高了器件输出性能。在后续测试中,TENG器件输出性能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将TENG器件嵌入鞋垫底部通过模拟人体走路过程使之接触摩擦,测试了其输出水平并发现此器件可为一定数量的LED灯供能。针对上述实验,优化后的TENG器件有潜力应用于自供能夜间行人警示系统。
其他文献
石笋是古气候重建的重要地质载体,以石笋为基础重建古气候,同位素平衡分馏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但也存在动力学分馏条件下能够重现古气候信息的先例。要解释洞穴沉积物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需要准确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特征及影响同位素分馏的环境因子。因此,在不同环境的自然洞穴中评估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对解释洞穴碳酸钙沉积物中的稳定同位素记录具有重要意义。文石与方解石是石笋碳酸钙晶体的常见矿物形态,目前的研
学位
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战略背景下,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以降低乃至完全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以缓解环境污染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而如何将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取得到的大量能源有效转化和存储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近年来,二次电池在规模化运用上不断取得进展,从锂离子电池到钠离子电池(初步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的二次电池储能技术初具规模。已有的研究报道表明,在诸多类型的电极材料中,
学位
由于自然界中钠资源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钠离子电池(SIBs)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大规模的储能系统之一。正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对SIBs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现阶段适用于SIBs的多数电极材料为无机材料。然而,由于钠离子的半径较大,无机材料通常对Na+的嵌入表现出较高的化学惰性,导致循环性能较差。另外,其回收策略很有限,且这些回收策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也不太符合当前“碳达峰”和“碳
学位
岩溶动力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目前对岩溶碳循环的研究不胜枚举,其中对岩溶水库的研究表明水库水体与外界不断的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对岩溶区碳循环发挥二次调控作用,显著改变了区域原有的碳循环模式。近年来,从岩溶碳循环角度解决全球遗漏汇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即考虑水-岩-气-土-生相互作用的新模式。碳元素在水体中不断地迁移转化,其中涉及诸多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岩溶水库中,水体
学位
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是以北大西洋发生大规模的冰漂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事件为标志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末次冰期内共发生了6次H事件,但由于深海沉积记录的年代不确定性,因此始终无法精确标定每个H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H事件导致全球海-气系统快速重组,对全球气候影响深远,然而关于全球高低纬度气候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及驱动机制始终存在争议。由于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
学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决策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效地发展大规模可持续能量储存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等诸多优点,在水系储能领域备受青睐。电极材料在电池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钒基材料因钒的多价态(+2~+5),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学位
石笋作为一种洞穴次生沉积物,继承着滴水传递的外界气候环境信息,其凭借精确定年和高分辨率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古气候重建和古环境演变工作。然而,由于缺少器测资料,人们无法直接获取石笋生长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而现代洞穴监测可以凭借将今论古的优势为石笋代用指标的解译提供支持。目前,我国洞穴现代监测工作在湖北和尚洞、河南鸡冠洞、重庆芙蓉洞、福建玉华洞、贵州七星洞等广泛开展,但是不同洞穴气候环境和地质背景存在差异
学位
西南岩溶槽谷区作为中国典型的岩溶分区,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和安全屏障区,而岩溶地区植被作为全球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热点领域,因此对西南岩溶槽谷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西南岩溶槽谷区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岩溶槽谷区生态管理以及相应政策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近20年西南岩溶槽谷区植被NDVI与NPP数据,结合气候因子、土地利用、DEM、坡度、
学位
报纸
大型海相沉积盆地往往富含地热矿产资源。重庆市属于四川海相沉积盆地及其盆缘山区,卤水和地热资源丰富,被称为“温泉之都”,井盐和盐泉水在四川盆地已有数千年利用历史。中深层地下水的研究对于重庆市温泉、卤水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大多以盆地构造为基础,研究重庆市局部区域中深层水或单独某处泉水的形成机制。重庆市属于中上扬子板块,在整个板块构造水平上对全重庆市地下水分布和演化规律研究较少。本文以重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