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时期,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公众的社会需求多样化等等。面对转型时期公众多样化需求和提出的大量问题,政府都必须做出积极灵敏的反应和及时有效的回复,这就对政府的回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回应公众诉求方面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何提高我国基层政府的回应能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公共管理实践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系统的政府管理理论的逻辑延伸,政府回应是随着西方政府管理理论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不断变革与创新而逐步得到重视与发展的。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这也要求我国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回应能力。价值选择、民众期望、制度环境和公众参与共同构成了我国政府回应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定着政府回应能力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政府在提升回应能力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实践探索,如昆山市村级重要事项听证会、“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等等。这些新制度的推出和新措施的实施,使得基层政府了解公众意愿的渠道拓宽了,同时基层政府的回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迟缓、失衡、低效的回应仍然大量存在,低水平的回应破坏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冲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的回应能力亟待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主要应该从民生和民主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在加强民生建设,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民众的许多要求直接指向政府,需要政府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基层政府感受到的回应压力尤其明显。目前基层政府在回应民生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问题和基层公务员素质问题,就是制约基层政府民生回应能力的两大因素。建立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塑造一支高效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基层政府的民生回应能力的关键。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提升对民生诉求回应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对民主诉求的回应能力。如何回应民众的民主诉求?一般有两种路径:一是让民众参与到政府活动中来,即基层政府管理中的民主参与;二是让民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即社区中的居民自治和农村中的村民自治。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政府民主回应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加快我国回应型政府的建设。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北市莺歌社区为研究对象,以新北市莺歌社区的成功建设与营造为考察重心,希望通过对新北市莺歌社区治理模式及其特征运行策略的系统分析,为我国大陆境内的社区建设发
社区服务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社区文明和谐程度、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和归属感、社会的稳定进步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城市
无证照经营,指违反法律法规,在尚未拥有合法营业执照或者虽然拥有营业执照但是超出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广州市无证照经营问题伴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
突发自然灾害难以预料,难以预先设计解决方案,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国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来看,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核心
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使命、新的主要矛盾等对政府公共决策提出更高要求。过去封闭决策、精英决策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开放决策系统、引进公众
作为国内第一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咨询企业之一,北京国信宏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信宏大)认为,要实现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智能的信息系统工程一定是重
期刊
社区治理过程中引入的多元主体是国家对待基层社会由管理转向治理的标志。然而,多元主体只是治理发生的基础条件,要达到“善治”的效果,还要处理好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主体间关系是
学位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合理的引导与帮助,通过巧妙创设教学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西方生态思想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激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在实践中的关系、生态经济观、生态社会观。直到今日,它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不仅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成为了我国始终坚持的思想指导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