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横向电导率异常对埋地油气管道PSP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同外界条件下,大地横向电导率异常附近的管道PSP(pipe-soil potential)波动更为激烈,更容易使得管道腐蚀加重,预计寿命缩短。因此,研究大地横向电导率异常对管道PSP的影响非常有必要。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主要结论如下:(1)涡旋电流是静态大地电导率异常造成的地表电流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会对管道PSP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基于傅立叶、有限元等算法,探讨分析了空中电流源对复杂大地GIC(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的影响,给出了涡旋电流的形成机理以及对管道PS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涡旋电流是由于相同电流源下,不同电导率地块的地表电流变化时间不同步,在特定时间段内表现出的“电流反向”现象。当管道通过涡旋电流时,涡旋中心两侧的管道电场正负性可能会相反,在管道电场的正负变化处PSP会发生转折,如果转折点合适,管道两端的PSP会表现为同向性,GIC会在管道中间实现过零。本文以2015年3月17日12:00~20:00(北京时)计算得到的实际西南地表电流以及中贵线管道PSP分布,验证了本文相关结论的准确性。(2)海水潮汐会使得海陆电导率异常动态变化,并使得沿海地区PSP具有明显的双峰双谷日变特性。本文提出了潮汐对管道PSP的作用机理以及考虑潮汐作用时管道PSP“分时分空”的计算方法,并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为实例证明了该机理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潮汐作用管道的实质是渗流界面在时域上的动态移动以及界面的极化效应。距离海岸线越近的管道PSP,受潮汐影响越严重,当海水达到最高潮时,对管道PSP影响最为严重。(3)大地横向电导率异常点附近的管道受地磁影响更为严重,是整个管道网络系统中的重点防护对象。本文提出了改进算法的Parkinson矢量,并基于该矢量在大地横向电导率分界面处独特的性质(在分界面处方位角实现±180°和0°之间的相互转换,长度达到最小值),提出了寻找位于管道下大地横向电导率分界面的一整套方法,并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的龙岩、漳州以及泉州3个站点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这些结论对我国管道防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针对前馈非线性系统所提出的动态/静态增益控制设计方法,因其避开了繁杂的前推设计过程,而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运用动态/静态增益控制设计方法,可以把控制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待定参数的构造问题,控制设计程序和所得到的控制器结构都很简单。研究前馈系统常用的方法有前推方法和饱和控制方法等。当前有些文献开始用动态/静态增益控制设计方法,研究无时滞的前馈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考虑到时滞现象的广泛
管道是海底资源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将油气混合物系从海底输送至海洋平台。管内油气两相流的流动较为复杂,在输送气液量发生变动或较小时,管内易出现严重段塞流现象,这类周期性流动的流型会对组合管系及下游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诸多问题。尽管目前对气液两相严重段塞流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尚缺乏较完善的理论模型对这种流态进行预测和优化。因此,开展管系内气液混输时出现的严重段塞流的机理研究及控制与消除这种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我国致密气勘探最具潜力的层段之一,相对上石盒子组、太原组而言,本溪组的勘探程度和研究认识程度均较低,但勘探实践已证实本溪组具有广阔的致密气资源潜力。鉴于此,本文针对本溪组孔隙形成演化机理,在地震资料、岩心、录井、测井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常规薄片、孔隙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次生孔隙类型
热油管道基于可靠性的流动安全评价需要对海量的工况进行热力数值模拟。传统的有限容积(FVM)等方法计算速度慢,耗机时较大,不利于热油管道的流动安全评价。此外,热油管道中其他需要大量热力计算的问题也对热力计算的效率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亟需发展热油管道的快速热力计算方法。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最佳正交分解)低阶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但是,现有
学位
丙烯是化学工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料,可以用来生产多种重要的下游化工品,如聚丙烯、丙烯腈和环氧丙烷等。近年来我国对丙烯的需求连年扩大,使得用于丙烯生产的技术日渐受到青睐。烯烃歧化技术可与除丙烷脱氢工艺以外的其他各种丙烯增产技术有机互补,有效利用丁烯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产出比,具有相当的优势。其中使用了WO3/SiO2和MgO催化剂的OCT技术是唯一实现工业化的技术,本文在实验室已有WO3/
中国油气勘探正在走向海外、非常规、深层、深水环境,南大西洋两岸盐构造的差异性和形成机理是盐构造相关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解释南大西洋中段地震剖面,识别出不同盐构造样式,在开展盐构造演化重建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分析了盐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南大西洋两岸常见盐筏、盐枕、盐背斜、盐株、盐墙、盐蓬、盐席共7种典型盐构造,由陆向海,普遍发育盐筏-盐刺穿-盐墙-盐席的构造
长期水驱后储层非均质状况和渗流状况发生改变,“双高”油气藏开发难度增大,驱替效率降低,措施效果下降,亟需基于油藏描述和开发数据的深化认知提出有效的控水提效方案。从开发地质和油藏工程协同的角度,重新认识目标油藏渗透率和非均质特征,建立更为完善的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针对复杂断块油气藏,利用试井二次解释和井间平均渗透率反算结果,量化了储层渗流能力高低及与综合含水的关联,明确了测井渗透率与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