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与税收筹划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1日合并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税收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在新的税收制度下,立足于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财务战略理论、税收筹划方面的理论成果,主要研究内容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在企业财务战略下税收筹划问题这一论题的背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需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结合新税制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特点和宏观税收政策,以及房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财务战略、税收筹划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分析企业财务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为下面部分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利润分配战略进行阐述,并把各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和税收筹划结合起来,得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战略和税收筹划的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根据房企ZD股份实际情况,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财务战略对ZD股份的成长期阶段税收进行筹划。 最后,论文提出针对性建议:初创期房企要保证在目标市场站稳脚跟,在销售额最大化目标下,开发企业通过合营或投资普通住宅降低税负,利用集中化的投资战略,集中在自身的目标市场发展。该阶段资金缺乏,主要靠权益筹资,利润较少或为负数,利用负债筹资,不能享受到利息抵税好处,成长期房企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该阶段开发企业要进行内部组织制度建设、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稳固自身目标市场,伺机扩张,在扩大销售额的基础上争取利润最大化,更加注重流转阶段的税收筹划降低税负。 成熟期房企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应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此阶段企业可能进入新的领域,注重投资领域、形式,由于企业进入成熟阶段,筹资方式选择多元化,综合分析结合企业整体经营概况,对影响企业税负的各种税种通盘考虑,实现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 衰退期房企是争取利润并转移目标,转向新的投资点,保持筹资结构的灵活性,必要情况下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回购股票。企业发展的后劲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各方面地支出。此阶段在保证企业成长上升螺旋的另一个层次获得重生条件下,关注年度税收现金流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干燥方法对有孔外来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有孔外来器械,按照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干燥柜+压力气枪法;B组采用压力气枪+干燥柜法;C组采用无水乙醇+压
广义上讲,凡是围绕同一主题,综合采用多种(三种以上)文艺形式,进行艺术化集中反映的广播节目,都属于广播综艺节目,包括综艺专题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综艺晚会、影视录音剪辑
2015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是错综复杂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存款利率上限放宽、存贷比监管取消等多重因素叠加,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持续;2016年乃
会计政策的执行和制定同等重要。我国的会计准则条文已经基本与国际准则趋同,由于执行机制和环境的不同,执行效果无法达到国际水平。因此,研究我国环境下的会计政策执行机制,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系统角度来审视我国会计政策执行机制。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现行的会计政策体系,从法律地位和适用客体两方面划分我国会计政策体系的现有格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会计政策执行机制的各个具体构成
本文的研究以2007年一季度末(样本数量1083家)和2008年一季度末(样本数量1209家)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市场特征变量(BET
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更不能脱离民族的精神。对传统、对新潮,对观念意识、对审美情趣,要认识、继承,更要创新。而创新,并非现代皇帝的新衣。创作从生活中来,艺术从感受中来
薪酬体系是每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也要符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它是员工激励机制中的核心之一,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稳定社会、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
书家在创作上的成熟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和结构形式为前提的,个人风格形成不易,但风格深化却更艰难和漫长。我的小楷创作较早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虽然得到了书法界同道
对口碑传播与顾客满意水平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两者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满意水平与口碑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