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浸水软化路基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是保证长期运营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我国已建成通车的客运专线运营情况来看,运营初期路基便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病害,影响到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由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建设经验还相当有限,以往多关注于建设阶段的路基变形与稳定性,而运营期间路基性状的实测资料很少,对运营期内高铁路基在受高速列车动荷载及复杂的环境条件双重作用下的病害识别与评价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研究运营环境条件影响下路基性状的演化规律及其主要特征,对于高铁路基病害识别和健康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速铁路运营期路基病害调研  对国内外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广、沪杭、郑西、广珠城际、沪宁城际、甬台温、海南东环等高铁线路运营期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广泛实际调研。调研结果为后续高铁路基力学响应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是后续高铁路基动力响应特征指标研究的基础。  三、高铁浸水软化路基动力响应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  通过构建模拟浸水软化的高铁路基,现场试验对正常工况和不同软化工况下的高铁路基开展了动力响应研究。软化工况分三种:  软化工况一:路基上部软化,软化层位第9层-距路基表面0.66m。  软化工况二:路基中部继续软化,软化层位第6层-距路基表面1.47m。  软化工况三:路基下部继续软化,软化层位第3层-距路基表面2.24m。  四、浸水软化路基动力响应特征研究方案  针对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设计了高铁路基原位激振模型,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高铁路基动力响应的原位激振试验,得到了正常和灾变条件下高铁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此外,考虑到模型试验的局限性,本文还构建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数值模型,通过设置更全面的工况条件,得到了更多灾变条件下高铁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  五、高铁浸水软化路基动力响应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章以数值模拟为手段,构建了完整的高铁路基力学模型,将浸水软化作为引起路基灾变的外部条件,详细研究了不同浸水软化条件下,高铁路基动力响应参数和路基沉降的变化。  六、反映高铁路基结构状态的特征指标  根据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当路基结构状态发生弱化时,在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在动力响应规律上将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这些特征的变化有助于认识高铁路基结构状态发生灾变的演化过程,解释路基灾变的机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路基中动力参数的变化,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高铁路基的结构状态,保证高铁路基的安全运营。  七、结论  本文采用了现场调研、现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正常条件下和不同浸水软化条件下高铁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变化,构建了反映高铁路基结构状态的特征指标,是研究运营期内高铁路基潜在病害的识别与判断的基础和保障。
其他文献
该文着重分析了各种复杂的单层柔性壁和三层柔性壁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和延迟转捩的作用,并进行了相关的数值计算.该文的工作丰富了柔性壁减阻理论的研究.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其目的就在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本身的良性发展。 交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
该文针对压力窗口及大型工程结构对弹塑性应力和残余应力测试的需要,以考虑塑性体积变化的非经典弹塑性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弹塑性应力的电测法实验及其实时检测装置技术的研究
鱼类的快速起动分为C型转弯、C型起动和S型起动,具有优异的游动性能。快速起动对于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研究鱼类的快速起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当前对自主游动
该文主要研究弹塑性分析的基于Hellinger-Reissner原理或修正余能原理的二类独立变量应力杂交元法和断裂力学中的对偶守恒积分(多变量).
本文首先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阐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以两套三相绕组(6相)为例分析了可
由于包含五个弹性常数,球面各向同性(属横观各向同性的一种特殊形式)球壳振动的研究要比各向同性球壳振动的研究复杂.针对沿径向为非均匀的且考虑温度和体积力影响的球面各向
抗热震性能是陶瓷应用于高温工程结构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陶瓷抗热震性能的尺寸效应及其机制。  1、条/板状
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具有交流输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HVDC系统在其两侧的交、直流系统中产生的谐波,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而这成为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