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口谐振环的多频微带天线设计与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带天线由于低剖面、易加工、轻质量以及易集成等优点,在天线领域里获得高度关注与研究。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亚波长结构的人工复合型材料,可以实现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物理特性。开口谐振环作为一种典型的超材料结构单元,它在新型微波器件、天线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开口谐振环的引入,对微带天线的高增益、小尺寸以及多频带等方面均带来突破性进展。本文在风车型四频微带天线与双频陷波超宽带天线的基础上,针对微带天线频带数/陷波频带数的限制问题,提出了引用开口谐振环结构的方法来改善上述问题。首先,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风车型多频微带天线。利用电磁仿真软件CST对天线模型的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究风车型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数与螺旋环位置、风车叶片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设计了具有双频、三频、四频特性的风车型微带天线。通过搭建相关实验平台,测量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频微带天线可以有效地工作在UMTS(2.1GHz)、WLAN(2.45GHz)、Wimax(3.5GHz)以及X-band卫星下行通信(7.2-7.6GHz)等频段,且具有较高的增益。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频带数目,作者引入了开口谐振环结构,并探究了开口谐振环的几何尺寸、位置等因素与新衍生频段的关系,最终设计出一种六频微带天线。新增的两个频段分别为WLAN(5.2GHz)与WLAN(5.8GHz),且新频点可单独调谐。研究发现,增加天线风车叶片数和引入开口谐振环结构,能有效增加天线的工作频段数目,为多频微带天线的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其次,设计了一种多频陷波超宽带天线。基于圆形贴片天线,在接地板上刻蚀“工”字型缝隙得到了超宽带天线,在辐射单元表面刻蚀“C”字型的缝隙,实现了超宽带天线的双陷波特性。随后,探究了陷波天线频段数与缝隙长度、缝隙位置等因素的关系。此外,通过引入开口谐振环结构,并探究开口谐振环的几何尺寸、位置等因素与新衍生频段的关系,设计出三频和四频陷波超宽带天线。最后搭建相关实验平台,分别得到应用于Wimax(3.5GHz)、WLAN(5.8GHz)、X-band卫星下行通信(7.2-7.6GHz)频段的三陷波天线以及应用于Wimax(3.5 GHz)、WLAN(5.2GHz)、WLAN(5.8GHz)、X-band卫星下行通信(7.2-7.6GHz)频段的四陷波天线,并且此类天线均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研究发现,将开槽法与加载开口谐振环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加天线的陷波频段数,对多频陷波天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笔者阐述了一种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脑波分析耳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其核心是对EEG脑电波信号的采集、滤波,运用时频谱和复杂度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精神状态特征,设计
利用 LabVIEW 的开发环境,使用国产数据采集卡 HY-1232和蓝牙模块设计一具有数据采集和无线通信功能的测试系统。详细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方案。该测试系统可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工业环境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
<正>Anytime,Anywhere,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模式。在美国兴起的远程办公初衷只是为了降低办公场地的租用费用,同时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空
建筑工程管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等进行管理,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提高工程效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微淋巴管密度(L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联合检测对判断直肠癌组织淋巴管生成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直肠癌组织新鲜标本83例,同时收集肿瘤边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首先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然后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
采用HFS(Http File Server)的简单文件共享,因使用B/S架构、部署简便获得了广泛应用,缺点是使用HFS内置的自动索引功能时需手动编辑配置文件,开启默认为关闭状态的文件索引功
笔者从产业链上的多个主体入手,研究普及云计算技术对这些主体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些主体包括个人用户、企业机构用户、云服务提供商、云提供商、基础供应商和硬件供应商。
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论述了情报並非主观产物,而是客观存在的,情报的“不变因素”並非知识和传递,而是价值、时间和杂伪。把情报本身视同信息,混同知识或智慧,是不正确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