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致小鼠结肠微生物菌群失调的分子机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是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结肠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对维护机体营养代谢和吸收至关重要。体内外多种因素可对结肠内微生物菌群动态平衡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氟化钠建立氟暴露小鼠模型。在实验处理第70天,采集小鼠结肠内容物及结肠组织,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BrdU标记、HE染色、PAS染色、AB-PAS染色、Real-time PCR、Western-blot、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及脂肪酸代谢等角度研究了氟致小鼠结肠微生物菌群失调的分子机制,为氟中毒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具体结果如下:
  1.氟暴露损伤小鼠结肠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其微环境
  HE染色结果显示,在氟暴露后小鼠结肠肠腺深度下降,结肠上皮细胞数目减少,结肠肌层厚度变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结肠管腔黏膜充实、排列紧密有序,而氟暴露组小鼠结肠黏膜萎缩、塌陷甚至脱落;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完整,细胞紧密排列,线粒体丰富、形态正常,而氟暴露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绒毛断裂、排列紊乱,黏膜细胞线粒体嵴断裂甚至空泡化。以上结果提示,过量氟严重损伤了小鼠结肠组织和细胞结构。AB-PAS和PAS染色进一步证实,氟显著降低了结肠杯状细胞数,抑制了糖蛋白的分泌,可见氟暴露损伤了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结构并改变了其微环境。
  2.氟暴露通过干扰JAK/STAT通路抑制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增殖
  经Real-time PCR检测发现,氟暴露组小鼠结肠内TLR4和ERK1/2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与氟暴露呈现剂量依赖性;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氟25和氟50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IL-6的mRNA表达在氟暴露组则显著下降,且与氟暴露呈现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TLR4在氟50和氟100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RK1/2蛋白表达水平在氟100组显著升高(P<0.01),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氟25和氟50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而IL-6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氟处理后则呈下降趋势,尤其在氟50和氟100组,其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过量的氟诱发了结肠炎症反应。
  BrdU标记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氟暴露抑制了结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尤其在氟50和氟100组抑制作用极为显著(P<0.01)。进一步经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在氟50和氟100组,小鼠结肠内调控细胞增殖的JAK、STAT3、STAT5、PCNA和Ki67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与氟暴露剂量呈负相关;而小鼠结肠内CDK4的mRNA表达水平却随着氟暴露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上调(P<0.05,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氟暴露之后,小鼠结肠内的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mRNA表达水平相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氟通过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和干扰JAK/STAT通路抑制了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3.氟暴露诱导小鼠结肠微生物菌群失调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发现,氟暴露后小鼠结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结果显示丰度差异较大的物种一共有33个(LDA值>4)。氟暴露处理后,在属水平上不同组间优势菌属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如:乳酸杆菌属的丰度随氟剂量增加显著上升(P<0.001),苏黎世杆菌属的丰度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ulum、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的丰度在氟暴露处理后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氟100组中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ulum、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的丰度菌显著下降(P<0.001)。以上结果表明,过量氟改变了小鼠结肠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
  4.氟暴露影响小鼠结肠内抗菌肽及其调控蛋白的表达
  小鼠结肠抗菌肽表达检测发现,氟暴露后结肠内Cathelicidin相关抗菌肽(Cathelicidin-rela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CRAMP)、β-防御素1以及β-防御素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氟25组小鼠结肠CRAMP、β-防御素-1和β-防御素-3的表达水平分别上升了138%(P<0.01)、516%(P<0.01)和36%;氟50组中CRAMP、β-防御素-1以及β-防御素-3的表达水平分别上升了217%(P<0.01)、555%(P<0.01)和58%(P<0.05);氟100组CRAMP、β-防御素-1以及β-防御素-3的表达水平则分别上升了252%(P<0.01)、594%(P<0.01)和72%(P<0.05)。这提示氟暴露显著上调了小鼠结肠抗菌肽的表达量。
  进一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发现,在氟处理后小鼠结肠内IL-17A、IL-22和IL-22R的蛋白表达量增加,而IL-17RA的表达量下降;与此同时,Western-blot结果显示调控抗菌肽相关基因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氟25(P<0.05)和氟50组(P<0.01)中均显著下调,在氟100组中,虽然小鼠结肠内的Myd88的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氟剂量的增加显著上升(P<0.01),且与氟剂量呈剂量依赖关系;而IL-17A的蛋白表达水平加氟之后则呈现上升趋势,且其表达量与氟暴露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在氟50(P<0.05)和氟100组(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氟暴露可以通过干扰Myd88、IL-1β、IL-17A、IL-17RA、IL-22和IL-22R的表达影响抗菌肽CRAMP、β-防御素1和β-防御素3合成与表达。
  5.氟暴露诱导小鼠结肠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
  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表明,氟暴露对小鼠结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氟25、氟50和氟100组丁酸含量分别下降20.78%(P<0.01)、32.06%(P<0.01)和52.81%(P<0.01);乙酸、戊酸、异戊酸、异丁酸的含量在氟50和100组中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在氟50组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7.71%(P<0.05)、42.22%(P<0.05)、37.83%(P<0.05)和34.06%(P<0.05);在氟100组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2.73%(P<0.05)、73.76%(P<0.01)、79.45%(P<0.01)和52.52%(P<0.05);丙酸的含量只在氟100组中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43.52%(P<0.01)。这些结果表明长期过量的氟摄入显著降低小鼠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这可能与结肠微生物菌群的改变有关。
  综上所述,过量的氟摄入通过损伤结肠组织形态学结构、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增殖破坏了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微环境,并干扰抗菌肽的表达最终引发结肠微生物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本研究从微生物定植的肠道内环境、抗菌肽及短链脂肪酸代谢等方面揭示了氟致小鼠结肠微生物菌群失调的分子机制,为氟中毒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藏羊是青藏高原优良畜种之一,是维持青藏高原环境-草地-家畜-人居系统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目前存栏量超过5000万只。然而,由于低温、缺氧和高海拔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国内外对藏羊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消化代谢,尤其是肠道甲烷排放特征等研究尚不够深入和系统。为此,研究了自由放牧、零牧(将新鲜天然牧草刈割后直接饲喂家畜,可防止家畜放牧过度践踏草地,减少家畜行走等能量消耗)、放牧+补饲、舍饲等管理方式下的藏
学位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猪多能性干细胞的报道,但尚未获得有效的培养体系可以支持干细胞长时间稳定传代并实现生殖嵌合。胚胎质量和培养体系对胚胎干细胞的成功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胚胎发育需要核心转录因子和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发挥作用,而胚胎干细胞建立的过程相当于在体外添加化合物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 ICM)的多能性并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其生长和增殖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根据各阶段胚胎测
学位

非淀粉多糖(NSPs)是饲料中植物蛋白源的重要组分之一,医学及畜禽营养最新研究发现其在低剂量时具有抗氧化,提升免疫,改善肠道菌群功效,而高剂量时表现出一定的抗营养作用。随着鱼粉等动物蛋白资源的日趋紧张和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植物性蛋白源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随之NSPs在水产饲料中的含量也逐渐增加,果胶和纤维素是植物性蛋白源成分中的主要NSPs成分,然而高剂量NSPs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
学位
为了了解延边黄牛不同来源的脂肪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机理,本研究分离了脂肪前体细胞,并进行了体外诱导分化体系的确立,应用RNA-Seq技术对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做了转录本测序,根据测序结果选择的基因做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完成了体外验证,探究了ADCY2、OXCT1、BMP4三个基因在成熟脂肪细胞分化中所起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分离初生牛以及3月龄牛的肾周和皮下脂肪组织,
学位
皮质醇作为一种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奶牛围产期,由于受到多种应激刺激,如妊娠应激、分娩应激、泌乳应激和代谢应激等,皮质醇浓度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性升高。而且在这个阶段,奶牛易患多种生殖道疾病。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也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分娩后,子宫颈处于开放状态,几乎所有奶牛生殖道都会被细菌污染,大肠杆菌是造成奶牛子
学位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且有囊膜的RNA病毒。作为危害全球养禽业最为严重的病原之一,强毒NDV几乎能够感染所有的禽类并引起以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为特征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且具有较高保守性的非编码小RNA。已有研究表明,miRNA几乎在细胞生长发
学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α-反转录病毒属(alpharetrovirus),它是一种引起鸡群患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管瘤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1989年,ALV-J首次分离鉴定于英国。我国首例ALV-J感染报道于1999年。与其他ALV亚群相比,ALV-J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及传播能力,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两种重要病原体,均能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作为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 Complex,PRDC)的两种重要致病菌,猪链球菌(SS)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在临床上常发生混合感染,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