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L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避免传统的骨植入材料如不锈钢、钛及其合金等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给骨缺损病人带来的痛苦,近年来,人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以获得骨修复用的新型材料。聚乳酸(PLA)在人体内具有生物降解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它的力学强度,韧性、弹性模量低于自然的皮质骨。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A)在结构、形态和成分上与自然骨的无机成分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它的缺点是脆性大。因此,HA和PLA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硬组织修复替换材料。人们期待两者的复合能够得到力学强度高,模量适宜,可以被生物吸收的骨修复和替换材料。针对这一目标,本论文合成了PLA和HA,并对HA与PLA的复合方法及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P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丙交酯(LA)的制备。本文考察了催化剂、脱水温度、解聚温度等因素对LA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1.2%,最佳脱水温度为160℃,最佳解聚温度为250℃。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稀释剂乙二醇,避免了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碳化现象,在低真空条件下使LA的平均产率达到38.6%。对LA提纯方法进行研究,采取乙醇和乙酸乙酯联用的方法,使LA重结晶过程的收率提高8.7%。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对丙交酯开环聚合(ROP)进行研究,分析了单体纯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物PLA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催化剂的浓度为0.15%,反应温度为170℃,聚合时间为7h。用IR对PLA进行了结构表征。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HA粉末,以XRD、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液共混-超声分散(SUD)-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0/100,5/95,10/90,20/80)的HA/PLA复合材料薄膜。采用金相显微镜(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观察了复合薄膜中HA粒子的分散性,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溶胀度、热性能等。 采用体外实验(in vitro)评价HA/PLA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研究了HA/PLA复合材料在体外降解中pH值、分子量、质量及微观形貌的变化。讨论了PLA在HA存在下的降解机理。研究发现HA/PLA复合材料在体外降解中分子量首先大幅度下降,质量损失滞后,与PLA相比,HA的加入明显延缓了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SEM照片显示,材料表面生成磷灰石颗粒,生物活性相HA的加入赋予了复合材料以生物活性。
其他文献
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是在选人用人上扩大群众参与面,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贯彻群众公认原则,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对公示的时限、
期刊
论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iniferter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色谱固定相及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这种表面印迹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溶液聚合中模板分子包埋过深难以洗脱、
学位
C60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碳笼空间结构和物化性能,引起国内外各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人们通过各种化学方法将不同的功能基团修饰到碳笼表面,进而丰富了C60的性能和应用。[2
炭阳极作为铝电解槽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解槽的正常生产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针对我国铝用炭阳极在空气/CO2中抗氧化反应性能差、炭耗高的问题,通过加入合适的添加
《中国广告》与新榜联合发布过去一年中,新媒体品牌价值榜从策划筹备到4月份正式亮相,新榜及《中国广告》杂志社多位专家、达人对算法与流程进行多轮讨论,力求用最公平公正的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种子质量检验方法,为阳春砂仁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植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对不同产地阳春砂仁种子
本论文以本实验室自制的3.0μm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P(GMA/EDMA)为载体,选择四种不同的配体合成四种新型的亲合色谱固定相,并对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进行
随着近几年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穿戴设备蜂拥而至,从头到脚,处处充满智能。英敏特最新报告《穿戴式科技产品--中国2016》显示,四成(43%)中国城市消费者愿意为自己
毛细管电泳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该技术因具有高效、快速、微量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电致化学发光作为一种检测技术和其它检测手段相比具有背景低、灵敏度高、设备简单、经济等优点。本文结合上述两种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技术方法学研究,为生物体液中微量局部麻醉药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建立了有效分离和灵敏检测的新方法,这对于为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