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篇小说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ng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篇小说是处于长篇与短篇之间的一类小说。创作实践中的确存在这一类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也时常被使用,可是中篇小说到底有哪些特点?如何定位?历来争议众多,这是个难题,对此做出更有学理性的探索是必要的。本文试图以1917-1949年间的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史的视野,梳理中篇小说创作与概念的演变及其复杂内涵,并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这一文学现象。论文目的不是要探究中篇小说的“本质”并重新给予定义,而是追踪现代文学三十年来中篇小说的创作现象及围绕其文体归属的争论,呈现争论是为了提炼与突出问题,起码重新激活中篇小说所牵涉的文体问题。这有可能为小说艺术的理论探求再垫上一块基石。   论文采取史论结合,即在文学史梳理中展开问题探究的办法,分为“历史篇”、“比较篇”、“叙事篇”三个部分:   “历史篇”主要在文学史的脉络中展现中篇小说概念的演变。第一部分梳理了中篇小说概念的出现,以及如何从中西小说史上寻找“合法性”的理论资源。第二部分从期刊发表和单行本出版两个方面,考察中篇小说的篇幅容量问题,并为本文的研究确定相对的篇幅标准。第三部分在文学史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中篇的文体概念和当时文学思潮之关联,勾勒出中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体价值定位。第四部分是对课题研究可以深入开展前景的展望。总之,“历史篇”努力从文学史角度回答中篇小说是否能成为一种独立小说样式的问题。   “比较篇”将论述聚焦于创作实践,通过文本分析与个案考察,从比较性和过渡性等方面揭示出中篇小说的文体结构特征。第一部分讨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中篇小说创作的混杂生成的状态,其多以“成长型”小说模式,在纵向延展上扩充小说表现的社会范围,形成以《芝兰和茉莉》和《旅途》为代表的两种中篇小说样式。第二部分探究了“长短篇小说”现象,以茅盾的短篇为代表,揭示短篇和中篇之间交互影响转换的关系。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短长篇小说”现象,从题材和人物两个角度,分析这类小说的结构特征及其深层的历史动因。   “叙事篇”转向讨论叙事结构问题,借助叙事学方法,结合代表性文本分析中篇小说叙事的特点。第一部分讨论中篇小说受制于篇幅容量,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方面所做的创新。第二部分以许钦文、老舍、赵树理等创作为个案,考察“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分析现代中篇小说怎样将传统的叙事艺术与现代叙事技巧结合,成就了中篇小说的一种特色。   以上三部分层层推进,试图对有关中篇小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探究:“中篇小说”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为什么对它的特征和内涵众说纷纭,甚至有人会怀疑这种小说样式的存在?中篇小说到底如何定位?中国现代文学上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与历史际遇怎样?怎样看待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会是论文的中心,也会是论文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地方。论文的目的是企图真正在“历史性”和“理论性”结合的基础上对现代中篇小说做一个全方位的定义和总结。不但希望这种小说样式可以被描述得更加清晰,也希望为现代文学的小说研究充实内容、扩展视野。
其他文献
“牛津英语”教材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信息输入量大,选材广泛,主体有序,内容集中,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英语课堂教学
一、转变观念,允许学生“玩”电脑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魔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魅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玩游戏、上
本课题以“归来作家”的“反右-文革”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献,采取细读“归来作家”的小说文本的路径,借用症候分析、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等
学位
陈匪石是近世颇有影响的词人和词学研究者,他的词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宋词举》、《声执》等著作之中。《宋词举》是一部集词选、词谱、词史、词艺探析、词作赏析于一体的著
学位
期刊
以往对离合词的研究,虽然在本体、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虽然已有很多论文讨论过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但只是停留在对离合词扩
学位
本论文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饥饿”主题为研究对象,并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饥饿”主题是如何象征着一种中国现代性方案的?二、“饥饿”主题与中国当代文化政治语境有着
学位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悲秋意识来源于本能的生存忧虑,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本是原始意识中通过各自感官把握的、具有感性形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
学位
韩少功将乡土写作作为一种发言方式,通过乡土民间想象来思考、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参与到中国“文革”后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中。一方面,从“文革”结束至今,韩少功不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根据新的时代形势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