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区香樟树主要虫害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隶属樟科樟属。香樟是樟科的代表树种,是合肥市代表树种之一,香樟树的姿态秀丽优美,枝繁叶茂的样子广受人民喜爱。香樟树不仅作为行道树,还广泛适用于街道,公园,高速路、铁路等绿地种植。但是近年来,樟树虫害越来越泛滥成灾,导致樟树苗木损失,降低了樟树城市绿化效果。就合肥本地区而言,樟树的虫害有数种,严重危害樟树的生长,破坏樟树的形体,影响其美化城市的效果。然而,对合肥地区樟树的虫害的系统调查研究几近空白。本研究在合肥8大行政区中每个区域选择2-3个标准样地,通过灯诱法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定期进行调查,研究的重点为香樟主要虫害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其危害程度等。调查显示合肥市樟树的虫害种类达27种,其中主要虫害种类有6种:樟脊冠网蝽(半翅目网蝽科)、樟细蛾(鳞翅目细蛾科)、樟巢螟(鳞翅目螟蛾科)、黑刺粉虱(同翅目粉虱科)、樟个木虱(同翅目个木虱科)、樟叶蜂(膜翅目叶蜂科)。它们的叶片害率:樟巢螟(21%)>樟脊冠网蝽(20%)>樟个木虱(19%)>樟细蛾(14%)>黑刺粉虱(9%)>樟叶蜂(9%)。樟巢螟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6月及9月是樟巢螟幼虫危害盛期。幼虫吐丝结巢,远看似鸟窝,在巢内留下明显的虫道。樟巢螟在合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其中新站区北环高速危害率达30%,各大公园也需要注意防范。对樟巢螟进行药剂实验,实验得出30%乙酰甲胺磷EC对樟巢螟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续性强。樟个木虱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2-3代,5月底,6月初时进入虫害危害盛期。被危害的叶片出现黑色、紫色虫洞孔并突起。在靠近中心城区(比如蜀山区)的香樟树上樟个木虱的病害处于中度危害,而在城郊的香樟树(庐州公园、植物园)樟个木虱的病害虽然存在,但不是很严重。樟细蛾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6月上旬到8月下旬为危害高峰期。樟细蛾喜欢为害幼芽及嫩叶,会造成长长的隧道,并形成白膜状圆形斑点。樟脊冠网蝽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3代左右,7月下旬之后,其虫口危害数量累积从而达到为害的最高峰,为害后叶子两面形成明显褐色斑。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适宜的防治农药,研究发现5%吡虫啉乳油对樟脊冠网蝽的防治效果最好,14天内可保持在90%的功效以上,虫害防治效果与药剂的浓度相关。黑刺粉虱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以及9月下旬。粉虱极小,群集性强,危害后叶面污黑,叶片出现细小密集黑点。樟叶蜂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危害盛期是春、夏梢萌发时期。成虫后缘三角形,有X形凹纹,危害叶片形成穿孔的现象。通过研究,初步了解合肥市香樟主要虫害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为园林绿化及病虫害防治部门提供基础数据,使得合肥市的樟树虫害能够尽可能的得到有效的治理,优化人们居住的环境,为合肥建设绿色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以LPS建立PD小鼠模型和细胞炎症模型,探讨虫草素(Cor)对PD模型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抗细胞焦亡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体内实验:C57BL/6小鼠双侧经鼻滴注LPS(1.0 mg/mL)20 μL/d,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造模7d、14d、21d和30d组,观察其行为学、DA能神经元损伤情况以及炎症相关指标变化,以确定最佳造模条件,建立PD小鼠炎症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
旋转机械作为现代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平稳运行对于物质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发展与生产需求提高,机械设备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发展。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设备维护与诊断维修的挑战性。智能诊断技术也随之兴起。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聚类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包含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及特征选择技术在内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实验室设备采集轴承与齿轮工况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DNP)是糖尿病最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卫星胶质细(SGC)包裹背根神经节(DRG)中的神经元胞体。SGC中存在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急剧上升,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占地空间小、安全便捷和准时高效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第一选择。轨道交通客流量上升迅速,对运营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精确、实时的对客流状态进行检测与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单一客流检测系统存在准确性欠佳、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从数据融合的角度切入,以获得地铁站内客流估计值为目标,建立了地铁站客流估计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较为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其导致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及远期并发症几乎覆盖女性一生,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宿主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COS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上调脂多糖水平,促进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受体底物1磷酸化,引起胰岛素抵抗。团队前期研究表明补肾化浊方治疗PCOS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背景:环境因素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VD)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常见原因之一。王显教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观察到,在大风降温的天气里因ACS入院的患者明显增多,并将这种现象与“络风内动”理论体系中“外风引动内风”联系起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ACS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基于“外风引动内风”的理论,我们猜测以风寒为代表的“外风”可能会引起斑块破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该类化合物常具有消炎、抗过敏、抗菌等生物活性,在农业、生物化学、药理学、染料以及其他精
太阳能作为使用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资源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户用型独立光储发电系统能够直接为家庭提供所需要的电能,极大地降低电网中民用电的负荷,在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户用型光伏逆变器的技术现状,基于家用电器的平均负荷,设计一款5kW户用型独立光储逆变器,针对光伏阵列可能出现局部遮挡和热斑效应,使用粒子群算法结合改进型变步
在中医学中,银屑病相当于白疕、松皮癣等,最常见的类型是寻常型银屑病。目前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从血论治”受到中医医家的广泛认可,并多将其分为血热证、血瘀证和血燥证。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分型也缺乏客观证据支持。现有的研究表明各种炎症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近期发现的炎症因子IL-36 α、IL-38亦与其相关。[目的]通过比较IL-36 α、IL-38在寻常型银屑病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保护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而油茶是一种优质健康食用油,致使消费升级带动茶油需求持续增长所以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不能满足需求,油茶采摘的机械化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