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对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我院2012年1月~9月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单侧乳腺包块病例30例,均为女性,年龄26~60岁,平均44.5±7.6岁。所有病例在MRI检查后一月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9例,乳腺浸润性癌2例,乳头状导管内癌2例,导管原位癌2例,纤维腺病10例,纤维腺瘤3例,小叶增生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2、扫描设备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HD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3、在AW4.3工作站上用3DMIP软件,用相对显著强化峰值的时相图像与平扫图像进行减影,行MIP法获得3D重建图像,由2名有5年或以上诊断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使用高分辨力MR图像分析工作站,通过多平面、多角度的旋转和观察,对重建的MIP血管图像进行血管显示分析,再根据Sardanelli等提出的标准对乳腺内及病灶周边3cm内血管数目进行评分。最后应用Functool软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最终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1、乳腺血管分支显示情况为:胸廓内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良性病变胸廓内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96.7%/86.7%,胸外侧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80%/40%;恶性病变胸廓内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均为100%,胸外侧动脉Ⅰ/Ⅱ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53.3%/46.7%,恶性病变Ⅱ级分支显示率高于良性病变。2、良、恶性病变乳腺内血管平均数目±标准差分别为2.5±1.4、4.9±0.9(p <0.001);乳腺内血供评分±标准差分别为1.7±0.6、2.9±0.3(p <0.001)。良、恶性病变病灶周边3cm内肿瘤血管平均数目±标准差分别为1.4±1.2、4.4±0.9(p <0.001);病灶周边3cm内肿瘤血管血供评分±标准差分别为1.2±0.9、2.9±0.4(p <0.001)。3、根据形态学分析,15个恶性病变均边缘不规则、分叶状,强化呈不均匀强化或向心性强化,动态增强均呈III型曲线;15个良性病变的形态、强化不一,动态增强呈I、II或III型曲线。与病理结果做对照,根据乳腺内血供分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40%;根据病灶周围3cm内肿瘤血管血供分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60%;根据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73%;联合血供分析及动态增强曲线综合分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6.7%。结论:恶性病变血供丰富,II级分支显示率高于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乳腺的血管平均数目及血供评分均高于良性病变,尤其是恶性病变病灶周边3cm内肿瘤血管平均数目及血供评分显著高于良性病变,血供增加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重要意义。